第166章 (第2/4頁)
夢溪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張居正在的時候,這種證據拿出來,不但沒什麼用,反而還會引來兩張聯手對付趙肅,現在則不一樣了,張四維既無張居正的qiáng勢,也無張居正的威望,此事一出,他必然要上折自辯,變主動為被動,原本的優勢dàng然無存,輕則被皇帝申飭,重則要掛冠離去。
一池原本就不怎麼清澈的水,被元殊這麼一攪和,又渾濁了三分,沒等其他人作出反應,又一件大事從天而降,砸了下來。
豐臣秀吉舉兵進犯朝鮮,短短一個月時間就攻下漢城,到了六月,平壤也陷落了,朝鮮國王李昖倉皇出逃,並連番派遣使臣進京求援。
第148章
對於這場戰爭,明朝不能說沒有準備,但也稱不上籌備周全。
早在萬曆七年,朝廷就開始陸陸續續往朝鮮派細作,這些細作大部分是以商人的面目在朝鮮境內活躍,他們本身確實也從事朝鮮與大明之間的人參jiāo易,私底下還要向朝廷這邊的介面人定時彙報情況。
只不過這種準備畢竟時間尚短,而且無論是趙肅對於歷史的認知,還是武將們從軍事上的考量,都一致覺得在短期之內,日本是不可能侵犯朝鮮的。
然而這種判斷畢竟還是失誤了,等到明朝反應過來的時候,朝鮮八道幾乎已經全部失去,僅僅留下靠近遼東半島,也就是明朝和朝鮮邊境的義州一帶,還沒淪陷。
對於究竟派不派兵援助朝鮮,朝廷是分為幾派的。
以戚繼光為首的武官竭力主張立即出兵,而張四維一派,則提議再觀望一陣,等到朝鮮王朝徹底不行了,再出兵,以謀取最大的利益。張四維等人的想法,不能說是畏戰,因為以眼下的情況來看,朝中許多人懷疑朝鮮早已與日本勾結,在私底下達成協議,讓日本取道朝鮮,直指明朝,否則何以解釋朝鮮這麼一個不算小的國家,卻淪陷得如此之快?
趙肅雖然在南方,但幾乎是朝廷收到奏報的第十天,他這裡也見到了京城裡派出的特使,從來者口中得知情況,又連夜寫好奏摺,讓人快馬回去,呈稟御前。
他在奏摺裡面說得很明白,不管朝日是否同謀,日本最終的目的都是明朝,臥榻之側不容他人鼾睡,如果明朝不及時出兵加以震懾,等到日本真的打過義州,來到遼東,再想趕人,就不是那麼容易了,而且遼東局勢複雜,韃靼、女真,乃至再北面的羅剎國,都不乏對大明邊境虎視眈眈的,一旦給予他們和日本聯合的機會,為時晚矣。
事實上,就算他不說,朱翊鈞本也是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