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印度佛教四大聖地之二菩提伽耶 (第2/6頁)
開心可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喝了牧羊女奉獻的乳粥之後,便來到了菩提伽耶,在一棵大菩提樹下打坐靜思,經過了七七四十九天的苦思冥想,終於在一個月圓之夜悟得了正道,找到了解脫疑惑的答案,成為佛祖釋迦牟尼。
菩提樹本身在佛教中就是覺悟與智慧的標誌,佛陀在此樹下實現了完全的覺醒,證悟了十二因緣、四諦法等佛教核心教義,之後他就開始向佛教徒傳道了。
在寺內的湖中心,有一座蛇王與佛祖的雕像,這裡曾經發生佛祖修道,為其遮風擋雨的故事。
在菩提伽耶的史冊上還有著這樣的記載:當年回教徒侵入印度時,為了保護聖地不受摧殘,佛弟子們將整個寺廟都埋藏了起來,只有大塔的第九層尚露在外面。要把這麼高、這麼多的建築全部埋起來,推成個小山丘,絕非一件簡單容易的事,足可見當年佛弟子們的苦心和誠敬。
一直到600年以後,英國的考古學家根據《大唐西域記》裡的記載,才把菩提塔和金剛座完全的挖掘出來,讓寺廟重見了天日,也才有了今天我們後人見到的菩提伽耶的尊容。
菩提伽耶先有了菩提樹,才有了佛的頓悟,也就有了寺廟的紀念。昔日釋迦牟尼打坐靜思的方寸之地,如今已成為全球佛教徒心目中的朝拜聖地。
二、主要遺蹟
昔日,釋迦牟尼打坐靜思的方寸之地,如今已發展成為著名佛教聖地和旅遊勝地。菩提迦耶主要遺蹟包括大覺塔也稱摩訶菩提佛寺、菩提樹、金剛座等,是1861英國考古學家亞歷山大·康寧漢挖掘出來,於1870年修復。
1、大覺塔
又稱大覺寺、大菩提寺、摩訶菩提僧伽耶(梵Mahābodhi -samghārāma )。即位於菩提樹北之精舍。主體是一座下方上尖的佛塔,質地為硬質砂岩,塔高50米。底層是邊長15米的方形,從中部開始,層層上縮,頂部為圓柱狀,上立一銅製螺旋圓頂。塔身第一層四角有四個小塔,形似主塔,呼應而立。塔上供有形態各異的佛像。寺內供有釋迦牟尼金身佛像一座,法相莊嚴,光彩照人。散發出令人無法逼視的光芒。
其始建年代有二說,或謂二世紀,或謂四世紀。五世紀初,法顯入天竺巡禮時此地已有此塔,附近另有三座伽藍,其時之住僧以持律精嚴著稱。六世紀中葉,唯識大論師護法離開那爛陀寺後,一度棲隱於此,撰述《唯識三十頌》之釋文。玄奘西遊印度時,對此塔及塔附近之其他遺蹟皆詳加記載。另據《法苑珠林》卷二十九載,於唐貞觀十九年(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