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趙福蘭將患有精神病的嫂子及上學的侄女接到自己家裡一起生活之後,嫂子在沒有犯病的時候,見到趙福蘭就激動得滿臉淚水,嘴裡不停地說著感謝趙福蘭救了她和寶貝女兒石玉。趙福蘭怕嫂子越說越激動,再導致精神病發作,便故意把話題扯到其他方面,以緩解嫂子過於激動的情緒。
趙福蘭的侄女石玉年齡雖小,但十分懂事。她深知小嬸趙福蘭既要哺育剛滿一歲的小弟弟,還要照顧多病的奶奶,同時還要監護照管家裡經常犯病惹事的二叔和三叔,僅憑這些就夠小嬸辛苦勞累的了。小嬸家本來就過得十分艱難,再加上她們母女倆,豈不是難上加難了嗎?
石玉想到了自己在小嬸家只吃閒飯,想到了母親在小嬸家不僅吃閒飯而且還時不時打罵小嬸,心裡越想越不是滋味。思考再三之後,便跟小嬸提出了要搬回自己家的請求,以減輕小嬸家裡的負擔。為了讓小嬸放心,石玉還向趙福蘭反覆地說自己已經是個大孩子了,洗衣做飯自己也學會了,並一再向小嬸保證一定會把媽媽照顧好。
趙福蘭聽完石玉的想法,想到侄女這麼小的年齡,不僅設身處地想到自己的困難,同時還能主動用她那瘦小的身體把家裡的重擔扛起來,不由得從內心深處感嘆道:侄女年齡雖小但考慮問題是如此周全,面對困難是如此敢於擔當,這無疑是石家的一棵好苗子啊!隨後趙福蘭一把將侄女石玉摟在懷裡,拍拍她的肩膀說:“玉兒你現在還小,你的肩膀目前還挑不起這副擔子,你的任務是把書讀好,把身體養好。相信我,這些困難小嬸扛得住。”
八角廟村是個人多地少的地方,好田壞田、水田旱田加起來,人均田地也少得可憐,人們若盯著這有限的土地,一年四季面朝黃土背朝天,哪怕把田種出花來,充其量也只能解決溫飽問題,而要想致富奔小康,則必須在發展庭院經濟、發展特種種植、外出打工等方面找財路。
受故土難捨的觀念影響,這個村子裡很少有閤家外出打工的,更多的家庭則選擇男的外出打工,女的在家照顧老小及發展庭院經濟。
男的外出打工之後,留守在家裡上學讀書的子女,時間長了難免會有想念爸爸的時候,因此上課走神也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
學校的老師針對學生聽課時存在的實際問題,不是採取“堵”的方式,比如說在課堂上點名道姓地批評某某同學聽課走神,或者是注意力不集中,而是採取疏導的方式,選擇一個適當的載體或者平臺,拿出專門的時間讓同學們去抒發自己對爸爸的思念之情。於是語文老師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