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大漢華章(41) (第1/9頁)
洛娜215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翌日,整個朝堂都忙碌了起來,不光光是中山國本身的三公九卿,就連學舍的教書先生們也被頻繁請來商談此策。
中山國的公立學校的先生們均為大家,其中有不少都是中山國如今公務員班底的老師或者長輩。
都是之前學舍成立之時被這些“不肖子孫”從深山老林裡頭挖出來的。
正所謂打倒了小的……啊不是,難倒了小的就要老的上,領導已經佈置下來了任務,甚至說了你們要是解決不了,我就寧可不要這銅山的任性話,下頭的官員們撓頭半天發現解決不了這個問題自然只能去騷擾老一輩。
然後他們驚悚發現,老前輩們一臉「我們正要去找你們呢」,然後聽聞他們說明了來意之後,更是一臉欣慰。
中山國的官僚階層普遍較為年輕,在這個時代舉薦而出的才子分孝廉和茂才,前者除了看你的品行也要看你的工作能力,而且還得在當地有名望。
除了特別會推銷自己的人,有多少人能在小年輕時候在當地一個縣能有名望?即便是資訊發達的現代,再優秀的小朋友除非能夠拿個大獎引來記者採訪,否則能名出小區就已經很不錯了。
相比孝廉,茂才還要更難舉一些。孝廉還能靠宣傳、刷名望刷出來,茂才則完全是個人的才幹。
一般靠這兩者入了官場的基本都得是四五十歲的中年人啦,像曹操當年能夠以二十歲就孝廉出仕那真是非常了不起,所以他當時還吐槽了一句自己身邊的都是五十來歲的,而這些人還是官場新新人呢。
但是中山國的此次擇才方式因“唯才是舉”,吸納了大批年輕人,年輕人衝勁大,但經驗卻難免不如老一輩的了。對於某些事情他們也知道的不太清楚,自然不會有警覺心。
事實上他們即便不來求助,書院的老人們也要去求見殿下了,為的也是這銅山之事。
老一輩當年多多少少都耳聞或者經歷過當年貨文帝時候的貨幣混亂時期,中山國所在之地富庶,但也難免會受到兩個大型造幣團伙的貨幣流波及.
後來景帝收了其中一個,另一個因為吳王想要幹壞事需要積累資金囤積兵糧,對中山國來說這衝擊才算好了些。
哪想到他們的日子才好過了沒幾年,陛下又發給了小國王一個銅山。
這些老人們當然不知道夏安然是做了什麼才換來了這個獎賞,在他們看來這就是熊家長的節奏。小國王年齡小,拿了金山銀山不揮霍那有可能嗎?他們之前還覺得小國王是個可造之材,才存了在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