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大國崛起(29) (第3/7頁)
洛娜215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時他同這位師兄相談莫逆,又跟著一同去了秦國遊學,原本是想要拜入荀卿之下,誰知那時荀卿已經被秦王聘請,他們於是也跟著入了秦國學宮。
於冥冥之中,李斯可以感覺到這是他命運的重要轉折點。
這是一種很玄妙的感覺,很難用語言來解釋,但是李斯就是知道從那一瞬間開始,他的道路就有了改變。
而第二次改變,可能是他被自家這位小師兄帶去了蜀郡。
和一心想要學成後回到韓國的韓非不同,李斯從一開始就給自己定好了自己的目標——那便是儘可能地往上爬,因此對於留在蜀郡為官,李斯甘之如飴。
蜀郡的生活很苦,和開放又先進的咸陽全然不同,閉塞的環境以及極其糟糕的教育情況使得大部分蜀郡人甚至難以和他們溝通,而物資也很難運入,除了當地的農產極為豐富,甚至可以吃大米吃到飽之外,其艱難簡直是他們這些咸陽學子難以想象的。
但同時,蜀郡的人天生便帶有著一股子往上走、向外走的衝勁,這股子衝勁使得他們不像那些躲在山林中的楚國蠻族一樣不願意學習新生的事物。
他們非常樂意去學習,而且並不蠢笨。最初的幾年是真的辛苦,但是好在他們的辛苦並不曾白費,眼看著蜀郡一點點有了改變,多了農田,多了豬圈,多了染房,多了學堂,也多了存款。
從南邊來的商人帶來的商道通暢的訊息更是一個巨大的驚喜。雖然南邊諸國還在戰亂之中,但他們非常樂意用各種物資來交換蜀地精美的布匹,棉花和綠豆以及品種更好的稻米接連傳入,一同傳入的還有大量帶有異域風情的金飾和寶石。
經過打探,他們得知南邊的國家土壤非常肥沃,肥沃到根本沒有必要去耕種就能得到收穫的程度,正因為此,即便他們在戰爭中,卻還是可以提供大量的糧食。
和他們接觸的這一支部落對銅器需求非常大,他們對秦國的銅製農具也非常感興趣,在得到批准後,蜀郡便和他們交換了一批糧種。
現在這些產量顆粒更大的谷種已經在秦國靠南的部分地區開始試種植,只可惜此稻產量雖高,卻不耐寒,因此秦國大部分地區都無法種植。但有秦王一聲令下,擅農者均入蜀,他們想要儘可能培育出集秦稻和南稻二者優勢的稻穀,隨後予以推廣。
從李斯入蜀時,到他出蜀時不過幾年,蜀郡已經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在金牛道險要處修建的劍門關依山而建,鎮守住秦國最重要的大後方。
如今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