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不存在不線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者。老學者目光深邃,談吐不凡,聽聞他們對文學的熱愛後,頗為讚賞。
“年輕人,在這亂世之中,你們能堅守文學的陣地,實屬難得。文學不僅僅是風花雪月,更是時代的見證與吶喊。”老學者語重心長地說道。
李雲虛心請教:“先生,我們雖有心用文字表達對戰爭的看法,但卻深感力不從心。不知如何才能讓自己的作品更有力量,更能觸動人心?”
老學者微笑著回答:“文學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你們要深入觀察這亂世中的點點滴滴,感受人們內心的痛苦與希望,用最真摯的情感去書寫。同時,要學習古人的筆法,借鑑經典之作的結構與意境,不斷錘鍊自己的文字功底。”
在老學者的指導下,李雲和張生開始更加用心地觀察周圍的一切。他們看到了難民們眼中的恐懼與無助,看到了士兵們在戰爭中的迷茫與掙扎,看到了山河破碎後的淒涼與荒蕪。這些景象如同一股股鮮活的血液,注入到他們的作品中,使其文字充滿了生命力與感染力。
夜晚,當眾人都沉浸在疲憊與恐懼之中時,李雲和張生則藉著微弱的月光,在簡陋的紙張上奮筆疾書。他們寫下了對戰爭的控訴,對和平的嚮往,對人性的讚美與反思。每一個字都是他們內心的吶喊,每一句話都是他們對時代的回應。
第四章:月照征程,小組初成
經過漫長的流亡,李雲和張生終於來到了一座相對安定的小城。在這裡,他們結識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年輕人,有的擅長詩詞,有的精通散文,有的則對小說創作有著獨特的見解。
在一次月光下的聚會上,李雲有感而發:“各位朋友,我們都因對文學的熱愛而相聚於此。如今這亂世,文學的力量愈發珍貴。我提議,我們成立一個文學小組,就像曾經的飛天文學小組一樣,用文字為這黑暗的時代帶來一絲曙光。”
眾人紛紛響應,他們為這個文學小組取名為“月光文學社”,寓意著在月光的照耀下,堅守文學的道路,不被黑暗所吞噬。
文學社成立後,成員們積極交流創作心得,互相點評作品,共同進步。他們的作品開始在小城內流傳,引起了一些文人雅士的關注。
然而,文學的道路並非一帆風順。隨著文學社影響力的逐漸擴大,一些質疑和反對的聲音也隨之而來。有人認為在這戰爭時期,文學是無用的奢侈品,應該把精力放在保家衛國上;還有人對他們的作品提出批評,認為過於理想化,脫離了實際。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