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城風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等到一切準備就緒,已經是光和七年三月底。
在劉宏的操控之下,這次出軍沒有拖延,已經在這個月禍亂天下的黃巾賊,得到了朝廷諸公的一致差評。
有皇帝的首肯,事情才能順利的推進,而不像歷史上原本到年底的時候,才開始攻打黃巾,那個時候黃金賊的威勢已經能震懾天下。
作為京城,本就有各部禁軍,加上南北軍,有十數萬,還都是精銳部隊,稍微訓練就能出城作戰。
這也是決議一下,就能立馬出兵的原因,京都就是最富的地方,大家齊心協力,出人出力,自然就能把這件事情的速度無限推進。
微風飄絮,風和日麗。
沒到四月,朝廷大軍準備兵分三路,進擊黃巾。
按照先前的決議。
皇甫嵩為左中郎將,領軍兩萬,朱?為右中郎將,領軍兩萬,一左一右,進攻黃巾賊士最大的潁川一帶。
此地也是世家大族雲集之所,各大世家分發馬匹與錢財,靠賞軍隊。
盧植為北中郎將,領北軍五校,去往冀州廣宗,直面張角。
根據定好的策略,希望做到的是,皇甫嵩和朱儁兩人,帶領隊伍擊破黃巾,而盧植只要纏住張角就行了。
黃巾賊雖然勢力龐大,但是由於眼界的限制,他們都侷限於一州一郡之地,直到朝廷出兵,也沒有取得很大的成果。
這也導致後來朝廷軍隊到來的時候,他們還沒有危機意識。
以人數的優勢,對地方軍隊的碾壓,讓黃巾賊對自己的實力有了盲目的自信。
經過這段時間的發展,黃巾賊越打越多,到了這個時候,已經有十數萬之眾。
這種黑雲摧城的壓迫感,讓朝廷諸公也感覺到岌岌可危。
因此齊心協力,攻打黃巾。
朝廷大軍在誓師之後,就向黃巾賊盤踞的幾地進發。
廣宗離京都不遠,這也是朝廷諸公心生懼意的原因,隨著黃巾賊的勢力越來越強,他們的危險性也就越來越高,如果他們調整方向,向京都出發,以黃巾賊旗卷天下之勢,說不得會對他們的生命造成安全威脅。
四月,朱儁遇伏,提前退出戰鬥,黃巾賊首領波才於長社包圍皇甫嵩,情勢越發危急。
而盧植也只能靠著廣宗小城,勉力抵擋張角的進攻。
當這個訊息傳回來的時候,天下皆驚。
黃巾之勢竟能至此,是大家都沒有想到的,當然劉宏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