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寶獵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康熙即位後,也意識到這夥人對政權構成的威脅,一直對此案分外重視。
他嘗試了許多方法,試圖破案,都遭到了失敗。
最後,他轉換思路,決定還是從調查萬忠做起。
萬忠是此案中唯一出現的名字,是盜寶的組織者,如果能找到有關他的資訊,無疑是找到了破案的突破口,意義重大。
但在對姚彬的審訊中,他一口咬定與此人並不熟悉,只是從屬關係,萬忠的命令,他要絕對服從。
對於萬忠的相貌長相,姚彬曾有過描述。根據他的口供,官府給這個關健人畫了像,以作為尋找犯人的依據。
在萬忠的身份認證上,官府推斷這個人不會憑空出現,應和皇室交往密切。很可能有在崇禎朝某部任職的經歷,有一定的社會地位。
但是拿此畫讓許多前朝官員辨識時,都直搖頭,說不認識。
後來有人提醒,這個人既然在朝堂上沒出現過,那會不會來自隱蔽戰線?
大明國是個奇葩的國度,除了大大小小的官衙,他還有許多特殊的部門,如六扇門,錦衣衛,東西廠等。
這些衙門不在公開場合露面,但權力大的驚人,部門主管一般都由皇上直接任命。由於職業需要,這些人的身份都極保密。
按照這個思路,人們找到了一個和萬忠長相十分相似的人物。
他就是東廠提督張信。
張信原本是宮中的掌印太監,後來去了東廠。專門幹為朝廷蒐集情報,排除異類的勾當,在任上很有成績,深得崇禎寵信。
雖然身為一個恐怖組織的掌門人,位高權重,但他為人低調。除了本職工作,從不出席朝廷舉行的公開活動,因此除了東廠內部人員外,認識他的人不多。
在他任提督期間,是東廠發展的又一個小高峰。手下人才濟濟,各路英豪爭相來投,盛況空前。
多爾袞進京後,曾第一時間派人去接管東廠,企圖收編這個組織。但遲了一步,該機構早已人去樓空,包括所有的機密檔案,也都一律焚燬,人員都去向不明。
傳言他們被張信成建制地帶走了,去了哪裡,沒人知道。
按理說,這麼一幫人,無論去哪兒,都會留下蹤跡的。
但事實上,自他們離開京城那天起,就如同泥牛入海,再無蹤跡可尋了。
這不奇怪,張信是搞情報的,善於掩藏,但藏這麼深,實在出人意料。
除了相貌上有些像,和萬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