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率以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這些人當中,絕大部分是衝著方孝孺的名頭來的,也有一部份是衝著陳堪的面子來的。
陳堪被方孝孺臨時臨了的提溜出來做了迎賓。
迎賓,顧名思義,就是站在門口迎來往送前來方府弔唁的賓客。
本來這個活計該是方氏兄弟的活計,但架不住今日來的人實在太多,方氏兄弟必須留一個守在靈堂,再抽一個出來和禮部的官員招呼賓客。
陳堪心裡很悲傷,但臉上還是隻能掛著假笑站在門口。
一個上午過去,陳堪只覺得他的臉都有些僵硬。
方府的院子不大,擺不下多少酒席,所以只能在街上擺成流水席。
賓客們前往靈堂弔唁之後,便出門吃席。
這個場景,總是莫名讓人有些心酸的感覺。
堂堂吏部尚書府,竟然連一個待客的禮堂都沒有,如何能不心酸?
終於,時間來到中午時分,前來弔唁的賓客逐漸散去。
陳堪伸手揉揉有些僵硬的臉皮,忍不住苦笑了幾聲。
但現在還不到他可以休息的時候。
因為禮部派來抬棺的力士已經到了方府。
這些力士動棺的時候,陳堪這些孝子,還需要當僧錄司派來做法事那些和尚的提線木偶。
時跪時起,時不時的還要跟著棺槨繞兩圈。
就這麼一番折騰下來,等鄭氏的棺槨終於被抬上靈車之後,時間已經到了下午。
方孝孺返鄉
下午時分,送葬的車隊終於晃晃悠悠的出了京師。
一路吹吹打打的朝著方孝孺的家鄉寧海縣而去。
寧海縣,位於浙江承宣布政使司台州治下,距離京師一千二百里,屬江南核心地帶。
從京師走回寧海縣,至少也需要半個月。
所以送葬的隊伍主要還是以馬車和騎乘戰馬為主。
靈車出了京師,轉道東南,在城外進行了一系列法事之後,便加快了趕路的速度。
陳堪和方氏兄弟等一群孝子賢孫本應護送在靈車旁邊,但方孝孺要求一切從簡從快,陳堪便也只能帶著親衛們騎馬。
方氏兄弟等人,則是坐上了樸素的馬車,在最前面領路,順帶哭喪。
君王下令敕封的寧國夫人返鄉安葬,這是莫大的榮耀,哭喪聲自然是越大越好,最好能大到沿路的百姓都聽見看見。
聽著方氏兄弟和兩個姐姐傳出震天的哭聲,還有車隊後面太常寺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