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王導和王敦 (第2/3頁)
妖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東晉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負面評價:王導執政時期,偏袒世家大族,導致豪強猖獗、民不聊生。他推行的“政務寬恕,事從簡易”的寬政,也給官吏貪汙、豪強兼併提供了方便。
總的來說,王導在東晉的建立和發展過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對中國歷史的發展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但他的政治舉措也存在一些爭議。
王敦(266年-324年),字處仲,琅琊臨沂人,東晉大臣、丞相,晉武帝司馬炎的女婿,治書侍御史王基之子,司徒王導之堂兄。以下是對他的具體介紹:
1。生平經歷:
初入仕途:王敦長相眉目清秀,生性灑脫,能鑑別人才,通曉《左氏春秋》,喜好清談,深得族兄王戎讚賞。他迎娶襄城公主,拜為駙馬都尉,後歷任太子舍人、給事黃門侍郎等職。永康元年(300年),太子司馬遹被廢黜送往許昌幽禁,王敦與江統、潘滔等違抗命令為太子送行,受到士人們稱讚。
輔佐中興:永嘉五年(311年),王敦被琅琊王司馬睿任命為揚州刺史等職。他參與平定華軼、杜弢之亂,因功被晉升為鎮東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江州刺史等,爵封漢安侯。建武元年(317年),司馬睿稱晉王,建立東晉,王敦的地位也不斷提升。
舉兵叛亂:晉元帝司馬睿建立東晉後,重用劉隗、刁協等人以壓制士族門閥勢力,引起王敦不滿。永昌元年(322年),王敦以誅殺劉隗為名率部起兵,黨羽沈充起兵響應。王敦擊敗朝廷軍隊,攻入石頭城,誅殺異己。晉元帝司馬睿任命其為丞相,進爵為武昌郡公。太寧元年(323年),晉明帝司馬紹繼位,王敦移駐姑孰,並自領揚州牧。
叛亂平息:太寧二年(324年),王敦再次密謀叛亂,但在晉明帝司馬紹征討時,他因病重無法指揮。王敦之亂最終被平定,王敦在憤恨中去世。
2。人物評價:
正面方面:在魏晉時期,王敦的軍事才能較為突出,曾成功鎮壓多次叛亂,為東晉的穩定立下功勞。他也是一位文人,與當時的文化名流有著廣泛的交往,在文化上有一定的造詣。
負面方面:王敦對待上級和同僚的態度不佳,對上司缺乏應有的尊重。他野心過大,企圖篡位稱帝,發動兩次叛亂,給東晉朝廷帶來極大的動盪,使他在死後留下千古罵名。但也不能完全算是千古罵名吧。畢竟,我們評價一個歷史人物要分兩面來看。
總的來說,王敦是東晉時期一個極具爭議的人物,他的行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