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隻貝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浮於空中的靈氣畢竟是很難抽乾的。”
“不失為一種可能,那怎麼解釋它知道龍眼的事?”
“也許是什麼傳承法術,這個恐怕很難探查清楚,除非去親口問它。”
“眼睛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嗎?”
“沒有。”朱標道,“是顆非常普通的石頭,如果不是韓林兒講了那些話,我根本不會多看它一眼,事實上,這顆石頭甚至還沒裝它的盒子有價值。”
劉基在書房裡走了幾圈,坐回椅子上,細細思考:“我還記得當年起義的詳情。明王靠白蓮教起家,趁治理黃河時,在黃陵崗埋下了一個石人,暗自散播民謠,口呼——莫道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藉此造勢鼓動民心。效果很不錯,民工們群起響應,只可惜有人告密,他在穎州被捕,馬上就殺了頭。後來紅巾軍能有成就,靠的都是劉福通。”
“關於獨眼石人的說法很多。有人說它是明王自己雕刻的,有人說它是從天上掉下來的,是仙神賜福,還有人認為這是天生地養的妖怪,乃補天石成精。眾說紛紜,沒一個簡單的。至於為什麼是獨眼,也有傳說。百姓們認為是這天下太黑暗,石人不忍直視,所以閉了一目。”
“姑且把小明王的話當真,那麼有四種假設。一,它是來尋仇的,為的是明王父子。二,它不想再遵守約定,故決定先下手為強。三,它想來提早完成諾言,避免你以後獅子大開口。四,它和明王有仇,它之所以被埋在黃河底下,是明王強迫的,眼睛之所以不見,是明王奪走的,來這兒是要道謝。”
劉伯溫繼續道:“辦法我有三個。目前石人只知道你在應天城,而不知你是誰,拖也能拖住它,時間一長,其弱點自現。派鎮妖處去佈下陣法絞殺也稱得上方便。把眼睛還回去有點吃虧,它也不見得領情,這雖然算個法子,但我並不推薦。”
朱標認真聽完一串話:“先生,若是能許願,該許什麼好呢?”
“殿下動心了?”劉基道,“按道理臣子不該直言犯上,可按勸諫的本分講,我就要實話實說,民為水君為舟,治理國家要用心用智,靠外力實現的願望豈能長久?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不能不抱有警惕。”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我知道先生的意思。”朱標道,“先生的辦法很好,能快速妥帖地解決問題,但我還是想去見見它,石人願意補償灰鼠的損失,又有傳授妖力的神通,不應該被輕易對待,最好慎重些。”
劉基沉默片刻,喝了口茶:“主意究竟還是要殿下拿,既然決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