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承輝帝的怒火 (第2/5頁)
斷刃天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預料的如此回應,絲毫沒有辯白的意思,搞的龍椅上的承輝帝都愣住了好幾秒才把視線轉移到方白衣身上,皇帝的怒火要從頭頂上噴出來了,兩隻眼睛裡冒出來的光芒,似乎要把方白衣燒成灰。
是什麼樣的首富,才能讓御史中丞劉壽不惜一切的把所有事情都扛下來?
身居皇宮的皇帝,到底有多少事情是閣臣們隱瞞下來的?
一貫身體硬朗的方白衣,突然搖晃了幾下身軀,身邊的人扶的及時才面前站住。
這個場面加劇了承輝帝的怒火,不過他倒是冷靜下來了,語氣淡然的問了一句:“方相身體不適,快傳太醫。”
方白衣輕輕的睜開扶著手,顫抖著身子跪下,雙手舉到額頭:“陛下,老臣請乞骸骨。”
當著文武百官的面,方白衣此舉的目的,承輝帝一眼就看穿了,個人體面下場,以首輔的位子,換取皇帝放過其家人。
正是因為看穿了,承輝帝才更加的生氣,要不是當著文武百官的面,承輝帝差點就失態的破口大罵了,你這是在威脅朕麼?
“有事情就不能說清楚講明白麼?非要做出此等舉動?”承輝帝非常冷靜的質問一句,沒接著方白衣遞過來的臺階,這是不打算就此作罷了,事情沒完。
按照廟堂裡的潛規則,皇帝是應該給內閣大臣一個體面。
“陛下息怒!”次輔武陽出列,跪下大聲說話。
瞬間文臣佇列呼啦啦的跪下一大半,剩下的一小半很快也都隨大流跪下,呼喊的聲音此起彼伏:“陛下息怒。”
承輝帝的拳頭捏緊,額頭上青筋一跳一跳的,眼前這場面,他不能發作,必須忍著。
這個過度是個高道德的社會,賢明的君主一定是非常包容臣子,從權利結構上確立了只要不謀反,“刑不上大夫”的基調。
儒家弄了很多東西來約束皇權,什麼天人感應之類的,有個天災就是天子失德。水災旱災,冰雹地震這些自然現象,最初提出天人感應學說時,儒家能不知道是扯淡麼?
首倡者肯定是知道的,但必須這麼做,因為罷黜百家是建立在尊君的基礎。漢武帝時儒家能脫穎而出並不單純是儒家學說的調整,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儒家掌握了主要的教育資源。儒家的人最多!又對學說進行了調整,符合皇帝的集權需要,你是漢武帝,你選誰?
是儒家把皇權捧到了一個權利近乎無限的高度,千方百計的限制皇權的還是儒家。
這個時候承輝帝把視線轉向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