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在意的事情 (第3/5頁)
斷刃天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一句: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春夏與秋冬。”
承輝帝聽到這裡也樂了,從過程看,張廷恩一直洩露皇帝的身份,賈璉的言語之間,也沒有把王爺擺在先生的前面。即便要走,那也是聽先生的。
“本朝的勳貴們,要都這麼想,朝廷的麻煩也少的多。”承輝帝忍不住感慨。
張廷恩卻勸道:“陛下,勳貴還是要用,不可重前明蹈覆。”
這話說的是土木堡之變後,前明兵部尚書于謙主導了十二團營,由此拉來了文臣主導軍事的序幕。這也是後來明朝軍隊戰鬥力不高的根源之一。
網上有說法,明軍不滿餉,滿餉不可敵。這話有誇張的成分,但是從明末投降滿清的明軍戰鬥力發生根本轉變這一點來看,說明了明軍士兵在明朝陣營裡的悲慘程度。待遇稍稍有點改善,加之嚴格軍法,士兵們就能拼命作戰。
本朝自然是吸取了前朝的教訓,但還是那句話,人類從歷史裡吸取的教訓,就是從不吸取教訓。道理大家都懂,人的行為卻往往只看眼前的利益。
所謂的謀萬世,那都是扯淡,能看個三年五載,就是一方豪傑了,能看個十年八載,那就是廟堂俊傑,能看五十年的少之又少,但凡有,那就是一個時代的偉人。這種水準的人,五百年都未必出一個。
(PS:作者一家之言,竊以為,本朝太祖能看一百年,太宗能看五十年。)
“國事艱難,朕著急啊,恨不得立刻剔除種種弊病,國家大治。”承輝帝感慨了一句,儘管年齡不足四旬,對於國家現狀的擔憂,想改變卻又受制於各種勢力,太難了。
賈璉要是在場聽到這話,一定會在心裡感慨,這就是沒有學習歷史唯物主義的弊端啊。
人類社會一直在變化,只不過人類社會都是後知後覺的,只有等問題爆發了,才會發現。這才有亡羊補牢尤為晚也的說法。
總想著自己活著的時候把一切都安排好,政策一勞永逸的典型代表就是朱元璋。
“當務之急,還是把鑄幣和銀行的事情辦好。”承輝帝還是下了定論,沒錢說什麼都是空想。皇帝還不差餓兵呢,沒錢誰跟著你混啊?理想主義者不是沒有,拿不是少的可憐麼?
張廷恩恭敬地站起行禮道:“謹遵陛下旨意。”
“明日上任之後,一定要儘快掌握戶部,開春之後,西域戰事要推進了,又是個燒錢的大窟窿。王子騰以冬日不宜進兵為由,大軍滯留迪化。陝甘總督彈劾連續三份奏摺彈劾他畏敵怯戰。此事,你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