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到底是為誰解圍? (第1/6頁)
劍花如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最快更新三國之最強皇帝 !
第二十三章到底是為誰解圍?
當夜,關羽點起王府衛士出身的護軍,在王允的配合之下,悄悄摸入了陽翟縣獄,將上自波才,下自獄吏的一干人等,全都殺了個乾乾淨淨。
對外,王允聲稱是有黃巾餘黨想要從獄中劫走波才,結果被正在巡夜的護軍關羽撞到,當場格殺,由於這夥黃巾賊悍不畏死,所以全都當場戰死,無一生還。而波才見逃脫無望,居然橫刀自刎了。
皇甫嵩和朱儁那邊,王允早就知會過了,他們兩人,一個對閹黨毫無好感,一個與劉照淵源匪淺,自然是默許了王允的行動。
為了避免引起懷疑,皇甫嵩還故意在城內大肆搜查了一番“黃巾餘黨”的下落。最後,幾十個歸降後不服軍紀,偷偷外出搶掠百姓的黃巾降卒,被推出來當成了替罪羊,以“黃巾餘黨”的名義,被處斬了。
然後,皇甫嵩與王允聯名上疏,將此事上報給了朝廷,通報了波才的死訊,並將波才的首級一併送往了朝廷。
雖然沒能從波才那裡拿到張讓通敵的口供,但是王允依然不準備放過張讓,他寫了一封彈劾張讓的奏疏,連同繳獲的信件,一併送往了洛陽。
同時上疏的,還有傅燮,在奏疏中,傅燮將他讓日所說的“天下之禍,不由於外,皆興於內”的觀點,敷衍開來,洋洋灑灑的寫成了一篇近千言的文章。
“今張角起於趙、魏,黃巾亂於六州。此皆釁發蕭牆,而禍延四海者也。”
“黃巾雖盛,不足為廟堂憂也。臣之所懼,在於治水不自其源,末流彌增其廣耳。”
“陛下仁德寬容,多所不忍,故閹豎弄權,忠臣不進。”
“誠使張角梟夷,黃巾變服,臣之所憂,甫益深耳。何者?夫邪正之人不宜共國,亦猶冰炭不可同器。”
字字句句,都將黃巾之亂的禍源,指向了張讓等人,並指出,張角等人的叛亂,不過是疥蘚之疾,還宦官專權弄政,致使忠義之士無法在朝堂上立足,才是國家真正的禍患。
雖然漢末的亂象,從根本上講,並不能完全歸罪於宦官集團,那些世家閥門計程車大夫階層,同樣也難辭其咎。然而,宦官集團的貪婪無度和政治短視,也的確急劇激化了當前的社會矛盾,從這一點上將,傅燮確實是說到了根子上。
當然,這一番話,也將會徹底得罪朝中的權閹。如果僅僅是讓朝中的權閹記恨上傅燮一人,倒也罷了,就怕張讓等人,會恨屋及烏,將皇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