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作家張恨水曾經在其《八十一夢》中的第32夢裡有言:“浪子回頭金不換,衣錦還鄉做賢人“。在中國文化的傳統中,這句話強調了人性的可塑性和改過向善的重要性。
母親王石氏嘴裡常說的“敗家子“曾經是王礎的代名詞。自從王礎徹底戒毒之後,敗家子的名聲便漸漸離他遠去了。取而代之的是“金不換“了。
金不換王礎的個性十分鮮明有特點,首先是他對戲曲痴迷的程度不同於常人。起源於清朝咸豐年間的晉劇,旋律婉轉,流暢,曲調柔美、圓潤。道白親切,清晰。具有濃厚的鄉土氣息和獨特的風格,深受當地老百姓的喜愛。加之,當時娛樂文化的品類嚴重缺失。看戲,聽戲,品戲,評戲便成為了百姓文化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金不換”常常坐在家門口的那棵老槐樹下,給鄉親們說戲。幾百年的老槐樹,樹身粗壯,三四個人用胳膊互相也怕難以圈住。樹冠像一把撐開的特大雨傘,夏天能為人們遮陽蔽日,冬天可以阻擋寒風襲擊。特別是樹根盤根錯節,為人們搭建了形狀各異的天然座椅。金不換在樹下聊起戲文來:是滔滔不絕,楊家將的代代驍勇善戰,滿門忠烈,忠君報國護家園,血染沙?辯忠奸。前赴後繼不畏難,男女老幼皆是英雄漢。在他的心中,楊家將的英雄形象,即是華夏民族的脊樑。在他的嘴裡《金沙灘》不只是武藝高超的較量,而是展示英武氣概的精神力量。《打金枝》講的是君臣平等“《罵金殿》唱的是爭奪皇權。《六月雪》演的是天公也要為民伸冤....
和其他戲迷相比,他對戲曲的研究精深而淵遠,他常說:“看戲,懂行的看的是門頭夾道,門外漢看的是紅火熱鬧。看戲,不僅是要看表面上的紅火熱鬧,更要理解戲文中深刻的含義。聽戲,不僅僅聽得是腔調的高昂委婉,更應該是透過曲調,能夠聽出其中所表達出的愛、恨、情、仇種種的情感。大家稱讚他是個名副其實的老戲迷。空閒時,家裡的人也都喜歡聽他講戲文,要求他補充某段”摺子戲“的前因後果。他都會樂此不疲,滔滔不絕地給家裡人講述。
其次是他對茶文化的喜愛不與常人相同。他常說:”茶,是從我們的老祖先流傳下來的好東西,喝茶不僅能修身養性,還有助於人的心態平衡和精神放鬆。品茶,還體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從而達到真、善、美的境界。喝茶就要喝濃茶,他自己泡得的茶水濃到有了苦味。他才感覺到夠勁,才可起到提神醒腦的作用。或許是與他自己過去的經歷有關,金不換對茶的依賴性很強。時時處處茶杯不離手,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