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在前文書中,曾給大家介紹過一個非常美麗的村莊——港灣村。那麼今天呢,就給大家講講這個村莊名字的來歷吧!這一切都還得從“三家分晉”開始說起……
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封韓虔、趙籍、魏斯為諸侯,史稱“三家分晉”。至此,晉國徹底分裂成三個國家:韓國、趙國、魏國。而晉國也由此名存實亡,最終於公元前376年被三國所滅。在歷史上,“三家分晉”被視為春秋之終結,戰國之開始的分水嶺。司馬光將其列為《資治通鑑》的開篇之作,以警示後人。
然而,這場變革的背後卻隱藏著一段不為人知的歷史。當時,晉國正處於諸侯紛爭之際,各國勢力相互角逐。其中,智伯作為晉國最強大的家族之一,野心勃勃地想要稱霸天下。他首先向韓康子提出割讓土地的要求,但遭到了拒絕。於是,智伯便率領軍隊攻打韓氏,迫使韓康子獻出了萬家之邑。接著,智伯又向魏桓子索要土地,同樣遭到了拒絕。然而,當智伯威脅說要聯合韓、趙兩家攻打魏國時,魏桓子不得不屈服,並獻出了萬戶之地。最後,智伯又向趙襄子索地,這次趙襄子堅決不從,智伯便率領韓、魏兩國聯軍圍攻晉陽。
此時的晉陽,已經成為了一座孤城。但是,趙襄子並沒有坐以待斃,而是積極組織抵抗。他命令士兵堅守城池,同時派出使者與韓、魏兩國暗中聯絡,試圖說服他們倒戈相向。最終,在趙襄子的努力下,韓、魏兩國決定背叛智伯,與趙國聯合起來對抗智伯。
就在智伯圍困晉陽三年之久後,他終於想出了一個惡毒的計策。他下令挖開汾河和晉水,將河水引入晉陽城中,企圖水淹晉陽。一時間,晉陽城內一片汪洋,百姓們紛紛逃散。然而,儘管晉陽已經成為了一片澤國,但趙襄子仍然堅守城池,不肯投降。
與此同時,身處龍城的東山丘陵地帶由於地勢較高,並未受到洪水影響。反而,這裡成為了船隻往來的港口巷道,久而久之,人們便將此地命名為港灣村。
因為有“水淹三晉”的歷史記載,同時,也就有了“臺駘治水”的故事。港灣村附近的臺駘山也在改革開放後成為了龍城東山上較為有名的一處旅遊景點。
當年的港灣村,依然保留著從前的風貌。它靜靜地躺在半山腰上,西看有雙塔守護著,東望有臺駘山相偎依,見證著歷史的變遷和歲月的流轉。如果你有機會來到這裡,可以去感受一下這個村莊獨特的魅力。
春天的港灣村,簡直就是一個花的海洋,讓人陶醉其中。在春風的輕撫下,嫩綠色的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