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 斗膽懇請殿下答應 (第1/3頁)
我知魚之樂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殿下想到了什麼?”
見劉據如此表現,帳內諸將紛紛伸著脖子望向過去,眼睛不由浮現出強烈的好奇之色。
“孔明……天燈!”
劉據脫口而出,只是話說到一半又意識到現在諸葛孔明還差小三百年才會出生。
於是臨了又改了更加形象切通俗的名字,就叫“天燈”。
這玩意兒的來源後世有兩種說法:
一說是諸葛孔明發明,但此事出自小說,難以驗證。
另一說則是五代時期才發明出來,而之所以被稱作孔明燈,不過是因為形狀有點像諸葛孔明畫像中的帽子。
不過這都不重要的,重要的是這玩意兒最早發明出來的時候就是用於軍事聯絡,並且一直用到了晚晴時期。
而且它的製作方法也特別簡單。
甚至簡單到了後世小朋友拿來當做手工遊戲的程度。
如今唯一的問題就是這個時代還沒有輕薄的紙,只能用布來代替燈罩。
如此若要熱空氣提供的上升力勝過重力,便需要加大“天燈”的體積,同時加大提供熱空氣的火源。
不過再轉念一想,這似乎也完全不是問題。
既是用於軍事嘛,材料多寡自然不必在意,與軍費相比這連九牛一毛都算不上,何況大一點還更容易被全軍看清。
“孔什麼天燈?”
諸將聞言又都是一愣,臉上疑惑之色更勝。
“沒有孔什麼,就是天燈。”
劉據笑了笑,悉心對眾人說道,
“烽煙的用途諸位應該清楚,遇事只需命人點燃,便會有滾滾黑煙升上天空,大老遠便可看到,如此附近的烽煙臺逐一響應,便可以比信報更快的方式傳遞軍情。”
“不過烽煙的缺點也很明顯,那就是不能傳達明確的軍令,依舊需要人將信保送到了才知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才知是進是退,才知上司何意。”
“而我說的天燈,則既能像烽煙一樣升上天空更快傳遞軍情,還克服了不能傳遞明確軍令的缺點。”
“如此前去封堵三條咽喉要道的兵馬便可完美協同,不致因通訊不便令此戰出現差池!”
“如此一來,羌人就不用背水一戰了。”
諸將一聽這話,頓時來了精神,眼睛裡面甚至都冒出了光:
“若世間真有如此奇物,豈止是對此戰有用,便是於我整個漢軍的指戰體系,都將是難以想象的提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