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別了春秋四大美女之文姜 (第2/5頁)
千里草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魯莊公悲痛萬分,一連幾天閉門謝客,也不上朝。
魯國人都知道,這是一位極具孝心的國君,孝在春秋時期,那是最令人稱道的禮儀。
唉,國君傷心至此,不少魯國人都非常傷感。
魯莊公僅僅是關在屋裡傷心痛哭嗎?
不,他要考慮深層次的事。
這個深層次的事,當然是母后的事。
這至少涉及兩件大事。
一是關於文姜靈牌上的名字問題。
二是關於文姜以什麼樣的規格下葬問題。
在春秋時期,一國國君夫人的名字往往是夫家的諡號或者姓氏加上孃家的姓。
如周宣王的夫人宣姜,周宣王諡號為宣,夫人來自齊國,齊國國姓為姜,故記為宣姜。
又如鄭武公夫人武姜,鄭武公諡號為武,夫人來自申國,申國國姓為姜,故記為武姜。
諡號始於大周王朝,盛行於春秋戰國。
但到了秦始皇時,這位牛氣沖天的大人物認為諡號有“子議父、臣議君”之嫌,下令廢除。
所以秦朝兩位皇帝都沒有諡號,只有秦始皇、秦二世這樣的叫法。
直到西漢建立之後才恢復了諡號制度。
諡號是對天子、諸侯、卿大夫這種對有一定身份一定地位亡故者的蓋棺定論。
古代歷史上的皇帝、皇后以及諸侯、公卿大夫等社會地位相對較高人物,在其去世之後由治喪委員會依據其生前所作所為,給出一個具有評價意義的稱號,往往一兩個字簡潔又高度概括人物生平。
但從唐朝開始,皇帝的諡號字數逐漸增加。
如天寶十三年,玄宗李隆基決定將先帝的諡號都改為七個字如李淵為“神堯大聖大光孝皇帝”,李世民為“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
到了清代努爾哈赤的諡號竟長達二十五個字“承天廣運聖德神功肇紀立極仁孝睿武端毅欽安弘文定業高皇帝”,奇葩一朵。
諡號一般有三等,上諡、平諡、下諡。
上諡,即表揚類的諡號。
如文表示具有經緯天地之才或道德博厚、勤學好問的品德。
康表示安樂撫民;平表示布綱治紀;悼表示大有作為但英年早逝等。
下諡,即批評類的諡號。
如煬表示好內遠禮;厲表示暴慢無親、殺戮無辜;荒表示好樂怠政、外內從亂;幽表示壅遏不通、靈表示亂而不損等。
平諡,多為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