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羅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打敗周軍的第19軍。
可是這個周國的第19軍在得知了第18軍敗北後,採取了保守的避戰戰術。一方面利用騎兵和散兵的優勢遮蔽自身;一方面則沿著汝水向郾城撤退。
趙良將率部一路緊趕慢趕,最後也沒趕上週軍的第五軍,反而被對方牽著鼻子走了好幾天。等周軍第五軍縮排郾城大稜堡死守時,趙良將的人馬都筋疲力盡了。
而且這位大宋頭號名將在追擊第19軍的途中已經研究過姜店鎮之戰了,所以他對郾城攻堅也沒了把握——郾城的稜堡好對付,總會有火力死角的。可是郾城稜堡之內還有不少高大建築物呢,這些可都是一個個的小堡壘……
所以在周軍第19軍退入郾城後,趙良將就立即率兵返回了姜店鎮。在姜店鎮休整了兩天,等候2個從襄陽府開過來的東宋步兵師抵達後,才再一次開始向襄城挺進。
而此時,已經是共和226年9月27日了。
也就是說,趙良將在姜山戰役後耽誤了整整7天,才再一次向北挺進。
而為了保護自己的後路,趙良將又在姜山和姜店鎮、汝墳鎮各留了一個師(西宋的第七師和第十師),才率領11個師的重兵集團北上。
然後趙良將就在襄城以南的汝水北岸遇到了讓他大吃一驚的事情。7天前剛剛被他打敗的大周共和軍第18軍,居然已經恢復了元氣,開始在汝水北岸佈防了。而且人數好像比之前還多了一些,難道是援兵大至了?
一種很不好的預感開始出現在趙良將的心中了……大周共和國的一億八千萬人一旦動員起來,幾乎擁有無窮的戰爭潛力。
只有幾百萬軍戶、槍大夫人口的西宋在大周面前,簡直不值一提啊!
預感再不好,趙良將現在也不能輕易放棄。於是他就在9月22日率兵東進,在襄城東南的臨潁縣境內東渡汝水(汝水在這一帶彎彎曲曲的,一會南北向,一會東西向),然後直撲潁昌府城而去。
撲擊潁昌府當然是虛招,目的只是為吸引襄城附近的周軍前來決戰。
他的圍點打援之策果然取得了成功,而且還是雙份的成功!
被包圍潁昌的十幾萬宋軍吸引過來的不僅是恢復了元氣的共和軍第18軍,而且還有在郾城得到了加強的共和軍第19軍。
面對從西、南兩個方向開來的兩路敵軍,趙良將只能故伎重演,以一個師的兵力去牽制第19軍,以一個師的兵力看守潁昌府城。再以餘下的9個師西進迎擊第18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