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羅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於該國優越的地理位置。
而在這個時空,日本三省則從12世紀中葉開始,就成為了大周共和國本土經濟增長最快的地區。生活在日本三省的周人,也就成了大周本土受惠美洲大開發最大的一群人了。
當然了,日本三省的周人都是漢人,和族什麼的現在是不存在的……在鎌倉將軍義勇征服日本前,日本是一個實行種姓制度的野蠻國家。只有少部分公卿貴族才有姓氏苗字,才能算是和族。
大部分的農奴和鄉下武士連個姓都沒有,也不知道自己的祖先從哪兒來的,有什麼族啊?奴隸有什麼民族?
後來鎌倉將軍義勇給他們賜了漢姓,說他們是漢人,他們當然就是漢人了。
而在日本的農民和鄉下武士紛紛變成漢人的同時,正宗的和族公卿則被大量遷移到了大周本土,以源、平、藤、橘等姓氏生活,也融入了漢人。
與此同時,大量來自大周本土和東宋的漢人,又移居日本三省,和日本本土的漢人通婚。
到了共和200多年的時候,“義勇解放”前的歷史,都快被人遺忘了。也沒誰還記得自己的祖先是日本野蠻人了……好像所有日本三省周民的祖先,都是跟著義勇將軍從大周本土來的。
隨著日本三省工商業的大發展,擁有公民資格的三省民眾也越來越多。而日本三省公民對於“鎌倉將軍家”的忠誠度很高。只要是“鎌倉將軍家”支援的候選人,就一定能夠當選。
這種投票習慣也就讓義勇派在大周政壇上漸漸崛起,到了共和230年大選的時候,義勇派的家主武元龍更是在三省公民和義久派家主武世傑控制的為公黨的支援下,成功登頂,替武氏家族再一次奪回了元首大位。
可是在武元龍就任元首的三年之後,大周共和國就遇上了一場由於生產過剩而引發的危機。
而在武元龍第一個任期的最後一年,經濟危機非但沒有緩解的跡象,反而愈演愈烈。
原本能為大周本土的經濟增長帶來一點動力的美洲大開發和大蒙古戰爭,在那已經開始熄火。歐洲、西域又爆發了勞什子黑死病!對大周商品的需求大幅下降……
再這樣發展下去,武元龍只怕沒有第二個任期可以幹了。
而且他還會成為大周共和國二百多年曆史上最差的元首。
就在武元龍對經濟問題束手無策的時候,他在政治上的兩位盟友,義久派的老大武世傑和國務卿(當然政府總理)蘇君萬(蘇邁的後裔)給出了個把他嚇出一身冷汗的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