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溢的月光拉薩佛誕月筆記 (第1/4頁)
白瑪娜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一
整整一個月,在“薩嘎達瓦”香柏燃起的桑煙中,瀰漫著唯一的,拉薩的氣息。
薩嘎達瓦,是人們紀念佛祖成道、覺悟和圓寂的“佛月”。據說佛祖釋迦牟尼的法身是永生不死的,但為了教化眾生,揭示無常,佛祖釋迦牟尼於八十歲零兩個月、藏曆三月十五日午夜時分顯現了涅槃。藏族民眾便把每年的這個月稱為“薩嘎達瓦”。民眾沉醉在佛月裡,虔心誦經、朝聖、持齋戒和廣為供養佈施。這天,拉薩城裡到處燃起生長在高海拔的高山香柏和桑草。這種香柏和桑草可以入藥治感冒,加入藏香裡驅散汙穢邪氣。人們通常用來供奉神靈和清淨環境……燃燒的香柏和桑草像層層紗帳籠罩著拉薩,令拉薩透散著奇妙的芬香,又彷彿被白雲輕簇,拉薩在香柏和桑草的輕煙中飄動著,猶如仙境。
二
薩嘎達瓦月最神聖的十五日到來這天,我一大早起來,用上好的酥油準備為持齋戒的堪布·貢覺丹增仁波切和隨他學法的僧尼們獻上我的供養“汃子莫古”。“汃子莫古”是藏族傳統餐飲中的一道名食。先揪一小塊揉好的面在掌心用大拇指一壓,一卷,就成了“貓耳朵”(藏語叫汃子),把“貓耳朵”煮熟,再把酥油、奶渣、紅糖熬成的(莫古)滾燙的汁澆到上面,香噴噴的“汃子莫古”就做好了。小時候,只有藏曆新年才能吃到高熱量、高營養、甜美的“汃子莫古”。而隔夜的“汃子莫古”在鍋裡一熱,“汃子”微糊,泛著金黃色,味道更是香甜脆美。在薩嘎達瓦佛月中,供奉出家人和佈施乞丐已成為民俗。而薩嘎達瓦期間,出家人通常要持整整一個月的齋戒,所以我也端著自己做的“汃子莫古”前去仁波切家奉行供養。同時,這年薩嘎達瓦,為了嘗試清淨身心,我開始幾天也曾持齋戒。決心是堅定的,但沒過幾天,工作的間隙我感到飢腸轆轆,平常一日三餐就夠麻煩了,沒想吃齋後還得加餐更加累贅,我只好氣惱地放棄。當然,在十五這天,我和藏地廣大信徒一樣,一定要持齋守戒。
除了持齋戒,轉經、佈施等活動在薩嘎達瓦十五日這天也抵達高潮。來自拉薩的市民和康區、林區、農牧區的人們都在環繞聖城拉薩轉經。我注意到這年轉經路旁的餐館生意格外興隆。漢族餐館的廚師也不在飯菜裡放這個月禁食的肉、蒜和味精、雞精(人們認為這些調料裡有肉制粉劑),家家的蔬菜包子供不應求。而和往年相比,回族商販更多了。他們把一輛輛餐車拉到轉經路沿途,叫賣他們的特產“涼皮子”等。還有賣魚的。往年人們放生得去菜市場買,今年魚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