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第3/7頁)
小胖柑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跟江城對接,跟沿海港口對接……”
“老何,把你的地圖拿過來。”
司機老何手裡的地圖剛好是華東地圖,陳玲玲拿出自己筆記本和筆,勾勒出城市之間的聯絡,產業特點,說:“宋代一直說蘇湖熟天下足,而到了明清則成了湖廣熟天下足,這個就是經濟發展的結果,明清時代蘇南浙北開始手工業發展,出現城鎮化,買糧的人越來越多,從而農業核心去了湖廣。而咱們這裡……”
有了陳玲玲開頭,張愛民這個才讀到小學五年級的人,因為讀報多,腦子又活絡,也跟著一起討論。這個時候他就不那麼自卑了,侃侃而談,除了好幾個字,讀音有問題之外,沒毛病。
十幾個小時的車程,倒也不難熬,一行人到達景北所在的縣已經是晚上八點多,在招待所休息了一天,第二天早上在當地人員陪同下,去了景北。
聽見兄弟省市的人來參觀這個小小的生產大隊,景北的這位,以後叱吒風雲的老書記,此刻還是一個四十不到,帶著戰戰兢兢心情的農村漢子。
看著這位大隊書記,張愛民頓然心頭一鬆,原來大家都看上去土氣。
而此刻的景北也沒有陳玲玲印象中上一輩子的那種狂霸吊炸天的壕氣。
只是大隊辦公室對過有了三家廠,一家生產塑膠,一家生產五金工具,還有一家做金屬拉絲,總共有兩百多個本村的勞動力在這三家工廠工作。農業上他們一年兩熟,一茬麥子一茬稻子再加棉花。比起種雙季稻的其他生產大隊,農民的時間多了,就能進入工廠。
景北在這個時代,能發展經濟,而且還不會有任何道路上的問題,因為他們走的還是集體經濟的道路。
走完這一圈,張愛民躍躍欲試,陳玲玲跟他說:“大隊改選的時候,你怎麼能上去,這是最重要的。”
這才是她帶張愛民出來的根本原因,再次在董書記面前露臉,讓他能夠走出去,能夠帶著張家灣的村民先富起來,也算是她感激村裡的鄉親對奶奶這些年的善待。
從景北到江城三個小時的車程,他們出發很早,陳玲玲回到民航新村不過是早上九點半。
沒有行李箱的時代實在太苦了,只能一半東西寄存在門衛師傅那裡,一半先搬上樓,低頭換鞋,鑰匙戳進鎖孔,推開門進去,看見門內牆角放著一雙男鞋,他們一家子都是把鞋子脫在門口的鞋架上,這是?總之這雙不符合擺放規律的男鞋不可能是陳建強的。
陳玲玲沒有把東西放下,隔音效果太差的主臥裡傳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