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寶獵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是當戰爭來臨時,財主富商們就會面對自己來之不易的家財發愁:留在家裡吧,怕被兵匪洗劫,逃難吧又不方便攜帶。這時候最好的辦法,便是隱藏起來。

等到戰亂結束,天下太平時,趕快取回來,以免夜長夢多,財物被外人順走。

按照慣例,在對所藏財寶的地址選擇上,一般不會離居處太遠,只要足夠隱蔽就行了。

但是把財寶藏在大山之中,卻是罕有的例子。

而且這次財物的存量,十分巨大,超乎想象。

這就定義了這個寶藏的主人,非同一般,絕對是一個超級富豪。

但在當時的環京地區,這樣的超級富豪幾乎是鳳毛麟角,極其罕有。

查閱地方誌,往上追溯幾百年,符合這樣條件的人,也沒查到一個。

除了追查寶藏的主人是個難題外,這些寶貝埋放的年代,也引起了爭論。

不過最終人們還是達成共識,即存放的時間不會過長。

很可能是當代的事情。

因為在大山裡藏寶,不確定因素很大,一旦某個環節出了問題,這筆財寶就可能永埋大山。

無論誰藏寶,必須得給家人留下完整的資訊。有口頭的,有物質的,這樣即使藏寶人不在了,也能保證後人找到這筆財寶。

而根據姚彬的交代,盜寶人是被忠於崇禎的一夥人盜走的。

主謀人叫萬忠,已確定無疑。

那麼他是如何知道這一筆財寶的埋放地點的?他是藏寶的後人嗎?

假如萬忠就是張信的化名,他祖上藏寶的可能就基本被排除了。

因為張信根本不是本地人,進宮也是因為貧窮的緣故。有這麼一大筆財寶守著,誰還會去宮裡做奴才呢?

而且情報顯示,萬忠盜走這筆錢,不是為了自己享用,而是為了抗清事業。

面對鉅額財富絲毫不心動,這樣高尚的情操,對於崇禎王朝來說,絕對是一個難得的忠臣。

這樣的忠臣,就應該在崇禎最困難的時候,把財寶貢獻出來。

而不是大明亡國後,放馬後炮,取走財富,然後二次組織力量,重塑反清大旗,這不合乎邏輯。

萬忠作為財寶傳承人的可能因此被排除。

那他又是怎麼掌握到這筆財寶資訊的呢?

假如萬忠就是張信,這問題就好解決了。

張信是搞情報的,有各種資源可以利用。他不但監督官員們的日常行為,民間

都市言情推薦閱讀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