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唉,冤孽!」
據紀乘龍說,他的長子自幼就常有些莫名其妙的怪念頭,偏偏所從的業師,又是個懷才不遇、牢騷滿腹的狂士,自負有通天徹地之能,只是未逢明主。
紀伯雲受了他的薰陶,越發多幻想、好大言,久而久之,得了個痰迷心竅的痼疾。不發作時,與常人無異;一發作了,便會有驚世駭俗的舉動。
「壞是壞在這畜生明明是發痰症,偏會把虛無縹緲的事,搞成像真的一樣,以至於有時候連辯都沒法兒辯。」紀乘龍又嘆一口氣,「我這條老命,總有一天會送在他手裡。」
「我明白了。這回虧得是遇見我,否則真有掀起大獄的可能,紀太學,」滕佑交代,「你寫個呈子,詳詳細細說明經過;再具一張切結,把令郎去領了回來,嚴加管束。」
「是,是!」紀乘龍喏喏連聲,「切結不知如何寫法。」
「這你不必麻煩滕都老爺了。」縣官插進來說,「我自會告訴你怎麼辦。」
將滕佑送到了驛館,縣官派人去問紀乘龍,這回免了他一場家破人亡的大禍,該如何謝謝人家?
「是。」紀乘龍很爽快地說,「我聽吩咐。」
來人是縣官的心腹家人,早就定規了數目來的,原來只想紀乘龍送一千兩銀子,看他口氣鬆動,樂得多要,加了一倍,說要送兩千銀子。
「應該,應該。不過兩千現銀,要幾天工夫去湊。再說滕都老爺帶了大批現銀進京,也很礙眼,妨他的官聲。」紀乘龍沉吟了一會說,「這樣吧,我送他一張鹽引的『窩單』好了。」
原來明朝的鹽政,本來是「民製官賣」,不準私銷。後來為了連年用兵,要在邊境儲糧以供軍需,由戶部招商辦糧運到沿邊州郡,按納糧多寡、道路遠近,給以鹽引,憑引支鹽,自行運銷。這種實際上等於出售鹽引的辦法,名謂「開中」。這一來,鹽就由公家專賣,變成官商並賣了。
從古以來,要講做生意,公家一定搞不過商人。官鹽成本高,不敵商鹽;鹽場管理不善、私鹽盛行,加以所賣的鹽引過多,以至於無鹽可以支商。於是辦法又一變,公家只收稅,既不產鹽,亦不賣鹽,讓鹽商跟製鹽的鹽戶,自己去打交道,官商並賣再一變為鹽商專賣。
只是引多鹽少,仍有所謂「積引」的困擾,因而修正了原有的辦法,減斤加價;原來每一引準銷鹽五百七十斤,改為四百三十斤,應納的稅,則由每引五兩六錢增為六兩。為了彌補鹽商的損失,許其永佔「引窩」,亦就是賦予某一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