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開心的橘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最快更新太平血 !
夏季的清晨沒有一絲清涼的感覺,相反當太陽出來之後,空氣中悶熱的氣息又迴歸大地。在揚州以南通往瓜洲的土路上,十餘名身穿滿清武官服sè的騎士正策馬往清軍江北大營而去,馬蹄捲起的灰塵迷濛一片,讓人睜不開眼。
江北大營乃是滿清北路欽差大臣琦善所設,今歲四月初,太平天國西殿大軍攻克武昌之後,十萬大軍浩浩蕩蕩順江東下,咸豐帝病急亂投醫,一口氣封了三位欽差大臣專司剿賊,欽差大臣琦善便是北面清軍實際的最高統帥。
琦善此人乃是滿清貴胄博爾濟特氏人,滿洲正黃旗出身,歷任布政使、巡撫等職,官至直隸總督、文淵閣大學士等職。當年的鴉片戰爭中,琦善在白河口見英軍船堅炮利,下令撤退炮臺守軍,並派廣東人鮑鵬去穿鼻洋向英軍求和,與義律私下約訂《穿鼻草約》,割讓香港,賠款六百萬元。道光皇帝以琦善擅自割讓香港為奇恥大辱,令鎖拿解京問罪,“革職鎖拿,查抄家產”,發軍臺,後獲赦免,任駐藏大臣、熱河都統、四川總督、陝甘總督等職。此人一生可謂是幾起幾落,已經是看慣了官場上的一切。
咸豐三月間旨意到後,原署河南巡撫的琦善早已經知道,南邊的長毛賊越剿越多,累敗官軍,深知八旗、綠營兵馬腐朽不堪,自己手下兵馬再多也遠不是風頭正盛的長毛賊兵對手。對於咸豐迪旨增援江寧的命令,琦善可謂是小心應對。江北五省調集的兵勇湊齊之後,琦善便領著大軍南下,一開始倒是極為迅速,但越往南琦善兵馬的速度就越慢。咸豐帝數次來旨催促,琦善以大軍南下之時。河南、安徽有捻匪襲擾為名應奏。
其實這捻匪倒也不是新鮮事,“捻”是淮北方言,意思是“一股一夥”,捻起源於“捻子”,最初安徽、河南一帶有遊民捏紙,將油脂點燃,燒油捻紙用來作法,於節ri時聚眾表演,為人驅除疾病、災難以牟利。早期捻子是向鄉民募捐香油錢,購買油捻紙。後來。也有恐嚇取財、勒索而實與盜賊無異的現象。越是荒年歉收,入捻人數越多,所謂“居者為民,出者為捻”。安徽、河南等地一有災情,便是捻賊遍地。可是今年的捻賊與往歲不同。因為太平天國聲勢浩大起義,這些捻賊紛紛開始響應太平天國的起義。所以比往ri更有了目的xg。
琦善深知江寧是萬萬去不得的。自己手下兩萬兵痞去了無非是送死的,於是乎他開始誇大江北捻賊的勢力。其實用屁股想都知道,捻賊雖然人多,但現在的捻賊還沒有成為捻軍,最多的一股捻賊也不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