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開心的橘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最快更新太平血 !
其實當一得知大沽慘敗,遠在法國的拿破崙三世即責成海軍大臣阿穆蘭上將和陸軍大臣朗東元帥為籌備對華“遠征”。“遠征”應當基於四大支柱之上,組成陸路部隊,組成作戰艦隊,運輸和軍需站,制定作戰計劃。
最初的考慮,是組建一支大的“遠征”軍,大約 18 萬人。但拿破崙三世的妻子、歐仁妮皇后竭力贊成展開大規模的對華“遠征”。陸軍部一度計劃籌建4 個新的朱阿夫輕步兵團,以志願兵為主,再加上千餘名比利時士兵組成一支部隊。但是,由於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經濟因素,尤其為了不使英國感到法國增加陸軍兵力的壓力,法國在正式審議方案時把計劃兵力削減了不少。
事實上,英國人不會同意法國向中國派出大量的超過英軍的兵力。其次,法國還明智地放棄了向中國派出戰馬,亦即騎兵隊的計劃。杜潘上校對此甚感遺憾,不過表示理解,他說道:“……與英國結盟的要求,使這些過於龐大的計劃破滅……不過,既然我們鄰邦極度的敏感性從此得到了尊重,我們因此可希望,英法間的友好協約將保持平穩了。”
倫敦和巴黎共同研究了軍事“遠征”如何組織並制定了作戰計劃,當中需要協調和配合的東西,遠遠超過了英法上一次聯合艦隊出征遠東的戰爭。兩軍總兵力確定為 2 萬人,英軍 12 萬人,大部分從駐印部隊抽調,法軍 8000 人。
在“遠征”軍籌組中,法國海軍上校布熱瓦起了重要作用。他由阿穆蘭上將派往倫敦,負責預先與英方溝通,並與之一起籌備法英聯軍將在同一戰場進行的聯合行動。布熱瓦上校代表海軍部,里布林上校代表陸軍部,與英軍代表研究了未來“遠征”的各個方面,如兵力配置、聯軍間的協調。人員與物資運輸,後方基地,進攻目標等。對奪取天津的方式——取陸路或水路——也作了研究。至於奪取北京這一最高政治目標,聯軍當時尚在猶豫之中。
聯軍的顧慮還是老問題,英國的政客們擔心奪取北京之後,滿清會迅速的崩潰,而讓太平天國很快統一全中國。而法國皇帝則表現出了很大的積極性,他甚至建議聯合太平軍一同出兵,他很樂意在東方看到一個基督教國家取代掉現在野蠻無知的滿清。但英國人很謹慎的看待太平軍,特別是那位西王。上一次因為廟街、庫頁島不愉快的經歷讓英國人切實感受到這位西王的政治魄力。可以想象要是這位西王代表的太平天國統治了遠東。東方將出現一個和俄羅斯一樣土地、人口廣大的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