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開心的橘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同時也讓韋昌輝明白過來,西王這還是給了他機會談判的。
很快日頭偏西,酉時初刻,韋昌輝帶著張春厚、劉乃新等人並百餘名北殿參護來到大報恩寺塔。
金陵大報恩寺塔位於天京城南古長幹裡,明朝永樂十年,朱棣敕工部於原址重建:“依大內圖武,造九級五色琉璃塔,曰第一塔,寺曰大報恩寺”,方才興建這座塔。
大報恩寺塔的修造,由鄭和等人擔任監工官,由於大報恩寺在永樂、宣德年間建造,當時鄭和正率領下西洋船隊多次遠洋海外,因而對工程難以全力監管。為此,宣德三年,明宣宗朱瞻基特下御敕。要已回國任南京守備的鄭和“用心提督”,限期完工。
建造大報恩寺塔花了整整19年功夫,耗銀248萬餘兩,動用了囚犯、工匠和士兵達10萬人。竣工以後,鄭和還特地從海外帶回了“五穀樹”、“婆羅樹”等奇花異木種植在寺內。大報恩寺塔是明代初年至清代前期南京城最負盛名的標誌性建築,永樂皇帝賜封該塔為‘第一塔‘,該塔是金陵四十八景之一。
和所有的歷史建築一樣,大報恩寺塔也經歷了數次的天災和人為損壞,但好在明清年間都有不斷修復。原本歷史上太平軍佔據天京之後,清軍建了江南大營。特別是1854年。清軍攻克雨花臺後。太平軍為防清軍佔據大報恩寺對城內造成威脅,遂 “ 用火藥轟之,復挖空塔座下基地,數日塔倒。寺遭焚燬”。但如今因為西王東征改變了歷史,清軍沒有建立江南大營,雖然洪秀全本人很討厭這座佛塔,但畢竟也算是天京的名景之一,大報恩寺塔得以儲存了下來。
來到大報恩寺內,北殿參護四處看了,並無埋伏的痕跡,韋昌輝這才安心的走入大報恩寺塔內,上得頂樓之後。卻見一名中年漢子做尋常百姓打扮,帶了兩名隨從便在此處等他。
韋昌輝疑惑的打量了一下這漢子,西殿還是有些熟人的,但眼前這人韋昌輝卻毫無印象。那漢子微微一笑略施一禮道:“在下西殿夏官副丞相童強勝見過北王殿下。”
童強勝的官職其實已經很高,按蘇福新政的官階來說已經算是少將級別的。但他還是用太平天國習慣的官階來自報家門,好讓韋昌輝聽得明白。
韋昌輝哦了一聲,西殿的夏官副丞相,官職不算小了,當下清咳一聲,端起北王的架子便問道:“蕭朝貴派你前來有何話說?”
童強勝肚子裡暗暗冷笑,這位北王還真是奇葩,死到臨頭了還裝腔作勢,當下也不客氣的冷道:“那要看北王殿下是要走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