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開心的橘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事實的真相,但起碼對大眾有了一個交代。
左宗棠在身後提醒道:“西王殿下,北殿國宗韋俊還在廬州擁兵十萬的,是不是暫時不要對北殿逼迫太緊?只怕韋俊擔心被韋昌輝牽連,情急之下投了滿清。”
蕭雲貴沉默片刻後緩緩說道:“我會給韋俊一封親筆信勸他歸降。其實北殿很多人也是無辜的,但韋俊若是執迷不悟,本王會毫不猶豫發兵廬州,真正的忠誠之士不論遇上什麼都會忠誠而不背叛,但要是心懷不軌之人,你再怎麼厚待他,他還是會背叛你!”
後面的話也只有洪韻兒聽懂了。韋俊此人在歷史上的確降了滿清,被封為參將,駐守安徽池州,晚年隱居於安徽蕪湖,死後葬於安徽宣城,一個背叛者倒是得了善終。歷史上的韋俊降清雖然也有天京方面的逼迫。但總的來說天王還是對韋俊寄予了厚望,韋俊也是天國後期的名將之一,最後還是降清,足見他的意志並不堅定,是以蕭雲貴決定給他一個機會。假若韋俊接到親筆信後還要猶豫和講條件的話,蕭雲貴是會毫不猶豫的調集兵馬收拾掉這個隱患。
於是韋昌輝和歷史上一樣,做了替罪羊,說他冤枉也有點冤,畢竟想剷除東王的還是天王,若是沒有天王的支援,借韋昌輝一百個膽子也不敢誅殺東王的,這一切始作俑者便是洪秀全自己。太平天國因為拜上帝教教義那可笑的避諱原因,洪秀全認為稱皇帝的只能是天父上帝,於是他退而求其次只稱王,稱王之後在永安又搞了五個王出來,本身這就有點共治的意思,洪秀全這個秀才卻不明白共治放在和平時期或許還能有用些,但在戰爭時期卻成了一顆定時炸彈。
歷來造反者都是投機式的心態居多,饒是楊秀清這樣還有些戰略眼光的有才者在入了天京之後,也都免不了迅速的腐化墮落,跟著便是與自己人爭權奪利。天國首義六王之中,天王洪秀全本來可以掌控大權節制諸王的,但他卻常年隱居深宮不理政事,而讓東王代為理事,這種權力的旁落之後勢必造成政權與教權的衝突,加上各王之間的矛盾衝突加劇,天京事變就成了必然發生之事。
韋昌輝說他不冤就是在他領了天王旨意之後發動事變過程中殺戮太多,擴大化的殺戮牽連太廣之後,讓他後來想收手都收不住。一切原因都是幾個王爺過於分散的權力讓各王都擁兵自重,韋昌輝殺了楊秀清自然害怕東殿興兵報仇,自然要多殺人將隱患消除,殺到後來殺到了翼王頭上,於是韋昌輝就等於把自己的性命都給賭了進去。
看著滿目瘡痍的北王府,蕭雲貴輕嘆一聲,喃喃自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