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開心的橘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入宮的小太監,名喚安德海,直隸青縣人,雖然年僅十歲,但辦事機敏,善於察言觀sè。他雖然也是敬事房老太監董貴瀅挑選後引入宮中的。但卻不是天理教人物,董貴瀅只是看中他的機巧。
這安德海入宮時ri雖短,但卻打聽到一些端倪,杏貞和康琪雖然經常在御園等處唱曲。只想引得咸豐帝見面,但一來咸豐帝經常駐蹕圓明園,不在宮中居住。二來卻是有人從中作梗,一旦杏貞和康琪在咸豐必經之路上唱曲,總有人暗中使壞,藉故引咸豐帝繞道或是往他處而去,是以這許多ri子過來,杏貞還是沒能得見咸豐,更別說爭寵了。
安德海笑著端上紅棗水說道:“小主趁熱喝了吧,這湯水熬得夠火候,身子暖和過來,待會兒唱曲也多幾分中氣。”
杏貞接過碗盞,一口氣便喝了下去,跟著向安德海微微一笑說道:“謝謝你,小安子。”
安德海連聲說不敢,康琪卻皺眉說道:“小主,和你說過多少次了,對奴才、奴婢們不需客氣,你太客氣了,旁人反倒瞧不起你,該端的架子要端起來,總不能失了儀範。”
杏貞媚然一笑道:“不打緊的,都是自己人。”
安德海雖然年幼,但也感懷杏貞的寬和,當下拜倒後磕了幾個頭道:“主子如此待奴才,奴才粉身碎骨也就不怕了。”
杏貞微微一笑說道:“說的什麼話,起來走吧,那崑曲唱班也快到暢音閣了。”
暢音閣在養xg殿東側,寧壽宮南端。因為安德海探聽得有人從中作梗,這次康琪便出了個主意,幾個人兜個大圈子,繞道前往暢音閣去。
來到暢音閣前,只見這暢音閣座南面北,建築宏麗。其樓三重簷,捲棚歇山頂,覆黃琉璃瓦。閣面闊三間,進深三間,與南邊五開間扮戲樓相接,平面呈凸字形。上層簷下懸“暢音閣”匾,中層簷下懸“導和怡泰”匾,下層簷下懸“壺天宣豫”匾。內有上中下三層戲臺,上層稱“福臺”,中層稱“祿臺”,下層稱“壽臺”。
壽臺內不設立柱,有四座樓梯,接平臺,上樓梯可抵達祿臺。壽臺北、東、西三面明間的兩柱上方裝飾鬼臉卷草紋木雕彩繪匾,惟正面掛聯:“動靜葉清音,知水仁山隨所會;chun秋富佳ri,鳳歌鸞舞適其機。”取自左思《招隱詩》:“何必絲與竹,山水有清音”,另外,陶淵明《移居》中也有“chun秋多佳ri,登高賦新詩”。檯面中部下方設地井,地井內安裝有絞盤,平時用木版蓋著,蓋板可開合,可以根據戲劇的內容,把佈景和人物從地下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