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之離京。
「輕舟!」
龍鷹應道:「輕舟在。」
李顯立在荷池旁,龍目朝他瞧來,射出堅決的神色,沉聲道:「輕舟旁觀者清,告訴朕,誰是朕可倚仗的忠臣?」
龍鷹心裡感慨,這句話問得太遲,應在「神龍政變」之後問,當他選擇了武三思,一切已成定局。
現時論朝政,盡入韋宗集團之手。
朝臣全為韋宗集團的人,僅有「身在曹營心在漢」,又有能力的重臣魏元忠,卻成待罪之身,再難發揮作用。
李顯到今天仍坐在這個位子,全賴宇文破和飛騎御衛的效忠,然而,可肯定的是,飛騎御衛裡有多少人被韋宗集團收買,無從估計。
楊清仁的憂慮,非是杞人憂天,他需要的是時間。
問題在宗楚客不可能看不到箇中關鍵,不會容許楊清仁坐大。
李顯的龍命,危如累卵。
以臺勒虛雲的智慧,他如何處理眼前的危機?
龍鷹啞口無言。
李顯不單沒怪他,還大感欣慰的道:「換過別人,肯定立即向朕推舉於其有利的人選,視之為良機,惟獨輕舟不謀私利,故此說不出這個人來。」
龍鷹沒想過李顯可有這麼一番說詞,大感驚訝,暗忖這該為皇帝心態,疑神疑鬼,常人怎會這麼想?不過,真的難怪李顯朝這方向想,剩瞧韋、宗兩人竭力推薦的韋捷是何等貨色,便明白李顯此特殊心態是被培養出來的。
李顯頹然道:「朕竟無一可倚仗的人?」
龍鷹更不知如何答他。
湯公公「臨危苦諫」的「四不」,李顯犯了兩個,就是五王和太子均成明日黃花,再不復存。剩下的惟只高力士和王庭經,均難發揮抗衡韋宗集團的作用。
燕欽融乃「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雖然人微言輕,但字字重若萬鈞,令李顯驀然驚醒,感覺到皇權被嚴重威脅。
假設李顯肯依足龍鷹指示,非是全無絕地反擊的機會,起碼可做的,是立即將擅醫術的馬秦客、擅烹飪的楊均,驅離大明宮,又把麟德殿的侍臣、宮娥,換上高力士的人,令韋、宗的混毒之計,無從下手。
可是,龍鷹須先了解馬秦客、楊均兩人與李顯的關係,方能決定如何處置。不過,這就是一時衝動下的感情用事,於政治鬥爭為大忌。
龍鷹早領教夠李顯的反覆無常,其優柔寡斷,可累死支援他的人。
為了「長遠之計」,龍鷹須變得鐵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