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衙門派兵抓人綠營官兵撒野 (第5/6頁)
大裳茶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不亢地大聲道:“丁家子孫,上孝爹孃,中和兄弟。一不貪贓,二沒枉法,執何罪之有?“
“咬文嚼字的,嘴還挺硬!“綠營把總一聲冷笑,把手一揮:“給我搜!“
幾名兵丁應聲闖入房內,乒乒乓乓地一頓亂翻,很快捧出一竹編的食器笸籮。笸籮送到綠營把總面前,裡面正是那包長果茶膏製成的碧玉長生酥。
綠營把總伸手捻起一塊,“丁廷執,這是你做的?“
丁廷執昂首挺胸道:“是!“
“你承認就好!這是皇上才能吃的東西,這是貢品!“綠營把總不再說什麼,命令軍士,“收起來!帶走!“
“送至京城才是貢品!“丁廷執氣得臉漲得通紅,大聲怒斥道:“我們丁家的東西,並未送至京城怎麼稱之為貢品?百姓食己所制,民之行也!“
此時哪還容得分辯。早有兵丁上前將一條粗鐵鏈套在丁廷執的脖子上,拖著他出丁家大院。
丁周氏趕緊把孩子交給言學梅,上前幾步。
“官爺!有話好好說!“
丁廷武騎馬進村。
他遠遠地看到家門口圍著一眾鄉親,立刻打馬,催馬快走幾步。
丁廷武排行老三,身軀凜凜,唇方口正,平日裡語話軒昂,做事心雄膽大。他自幼跟隨丁永一習武,根基紮實,丁永一深知小兒子性烈如火,希望他棄武習文收斂心性。可是,丁廷武除了兵書其它一概不感興趣。丁永一對這個兒子又愛又氣又擔心。
六年前,時任直隸總督並負責督辦北洋海防的李鴻章到膠州灣考察一番後,奏請朝廷將登州鎮總兵衙門移置膠澳。膠州灣設防,軍中習武者頗多,有些還是戚家軍後人。戚家拳古樸無華,剛柔勇猛,實戰性強。氣勢磅礴,閃展穿躍,動則摧枯拉朽,靜則深不可測。戚公根據實戰需要,綜合當時多家著名拳法中的踢、打、摔、拿等技法,非踢必打,非摔必拿,俗稱一路炮錘,二路炮錘。他們也在青島村收徒傳藝,於是丁廷武開始拜師學習戚家拳、戚門十三劍等功夫。
自明代洪武二十一年起,為防禦倭寇入侵,在山東沿海設立了許多衛所。清初撤除文、武衙門,也撤除了世襲軍丁,但這些軍戶的後人卻按明代兵制儲存下來,以姓氏組成了墩堡或軍屯。
(▲鰲山衛古城)
到了清末,外強入侵,內亂紛起,當年鰲山衛千戶所的後人們習武之風更勝,形成了以麥島、錯皮島、雙山、塔山等十八墩堡分支。各墩堡的後生各不相讓,最後約定以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