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爺慈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學的話,那論道就是兩種不同的聖道,為了各自的理念而進行爭執和對抗。
儒道諸子百家,各種理念和思想層出不窮,在各自的領域內都各有建樹,但是相互之間理念不同,相互爭執也是難免。
不同儒學分支,甚至是同一分支內,也往往會發生各種爭論。
就像是那殷述的雜家聖道,就是於亂局中錘鍊聖道,而這種聖道與姜逸的理念不合,於是為了自保破掉了他的佈局。
這其實也算是一種聖道之爭。
現在這位燕地樂衎,說是問道,當是為了求學而來。
向自己求學?
姜逸本能的就想要拒絕,但是瞬間就明白這不合適。
自己是玄聖先師啊,無論對方要請教什麼,自己知道還是不知道,但是至少也要聽聽對方的內容才行。
否則這麼多人看著,自己直接拒絕,那剛剛努力營造的偶像形象,就要塌房了啊!
哎,沒辦法,有了流量之後,就會有偶像包袱,這是必然啊!
姜逸揮了揮手,讓司隸校尉將那樂衎放了過來。
這人也就二十多歲,長相頗有些儒雅的氣質,就是面板略黑了些。
身上的衣服是低劣的麻衣,而且已經磨損的厲害,顯然非勳貴世家出身,是平民身份。
在他的背後,還揹著一個鼓鼓囊囊的東西,也不知道是什麼玩意。
不過此人眾人圍觀,卻絲毫沒有侷促之感,反而舉手投足之間自有風範,讓人倍增好感。
“學生樂衎,見過姜聖!”
走上前來後,樂衎再次行禮,然後說道:“姜聖才華、胸襟,衎敬服之,然剛才姜聖之言論,衎尚有不解之處,還請姜聖解惑!”
“請講,本聖試解之!”
“姜聖言,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此當為一國律法之基礎,方可不冤枉一個好人,也不會放過一個壞人!
然我們都知道,社會分有不同的階層,公卿王侯天然就高於平民一等,我們又如何保證您說的這些,能夠實施呢?”
這個問題就有些尖銳了啊,其本質是直接對準了當前的社會制度,階級的不平等性。
簡單來說,有些類似於陳涉喊出的那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了,這種一種民眾自我意識的覺醒!
姜逸也不由的嚴肅了起來。
如何回答這個問題,已經不是能否為樂衎解惑的問題,而是關係到當今社會制度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