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空天馬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參加殿試計程車子有三百多人,他們的考卷,趙桓要一一過目。
倒不是趙桓抓權不放,實在是他的治國心思,除去李若水尚且知道一絲外,幾乎再無他人知道。
就算是李若水,也僅僅知道一些極為零散的點點滴滴,思路尚且完全不知。
說句實話,大宋未來怎麼走,趙桓也還沒有理清。
這一個多月的時間,即便是身在千里之外的西夏,趙桓也沒有停止過思考。
宋朝在中國曆朝歷代中,三大方面遙遙領先,科技、工商業、文化。
但劣勢也極為明顯,軍事實力太弱。
軍事實力太弱的原因又有三點。
首先,便是戰略態勢極為不利。
唐朝過於強大,萬國來朝,唐朝亦是過於包容,遊牧民族的軍事思想甚至是民俗禮教都受到很大的影響,甚至說獲得極大的提升。
唐朝強悍之時,這些遊牧民族拜服在大唐的威名之下。
等到大唐勢弱,這些人就會變成餓狼,從大唐身上撕下一塊又一塊的肥肉,養肥自己之後,恨不得再將漢民族一口吞下。
宋朝立國之初,先有遼國。
遼國國土面積之大,幾近二千萬平方公里,妥妥的一個龐然大物。
宋遼大戰百年之後,西夏出現。
如此,大宋西面、北面皆有強敵。
此外,還有吐蕃、大理。
如此強敵環伺之下,宋朝能撐得住已然不錯。
但宋朝的戰略態勢一直沒有向好的方向發展,反而愈加惡化。
這就要說到軍事實力弱的第二個方面:軍事文明傳承的斷層。
宋代之前的名將,如果有心人查閱史料,就會發現幾乎所有的良將,都出自名門氏族。
出自寒門的倒不是沒有,但從比例上來說,幾乎十中無一。
說到這裡,就要說到氏族的問題。
暫且先不深究氏族的其他問題,單是一條,那就是當時的條件、環境下,只有名門氏族有底蘊、有財力從小培養大批武將,然後再送往戰場磨鍊。
唐末黃巢起義,將無數名門氏族連根拔起,軍事文明的傳承一度斷絕。
沒有氏族軍事武備力量的補充,國家層面系統的培養又跟不上去,就會造成軍事文明的斷層。
宋朝軍事實力太弱的最後一個原因,卻是整個宋朝,自上而下對武將的防範之心。
後世很多人詬病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