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是天地信仰,二是祖先信仰。
來自號稱“西來第一峰”崆峒山的黃方士就在這個秋日的黃昏,走進了朝那。這是秋祭最為隆重的一段時日,四面八方的各方人士齊聚,就為拜謁“湫淵祠”這一盛大的節日。
幾天後,待朝拜結束,黃方士應朝那牧場李都尉的邀請,來到他家做客,短暫停留了一幾個時辰。
在長安以西,漢廷分佈有瓦亭、朝那、關山三大牧場,專為朝廷飼養軍馬。李都尉曾在“飛將軍”麾下征戰匈奴,後因負傷不得已才離開軍營,來到朝那管理牧場。
牧場分為馬場和營地兩個部分。營地坐落在一個谷地,瀕臨湫水,附近臨河有一個村莊。營地主要負責後勤事宜,牧人家屬在此居住。馬場全都在山裡,那裡有河流,地勢開闊,牧草豐美,又遠離人煙,適合育、養、訓一體,是信馬由韁的好地方。
牧場營地建有諸多茅草屋,以及依山挖就的眾多窯洞,還有蘆葦搭建的馬廄和柵欄圍起的羊圈。一條潺潺流淌的小河把營地和外界分隔開來,上面搭一座簡易木橋。河流的灘塗長滿了水草,不同季節景緻也不一樣,頗有一種田園的詩情畫意。
沿一條車馬道往前走,靠最裡面就是李都尉的家。院子用樹枝木樁圈起,幾間木質房子,東西帶有耳房,東面的山崖下開有兩孔窯洞,一個用來放雜物,一個就是他們的灶間。
那個時代磚瓦是奢侈品,皇族、王爺以及個別大臣才有資格建房使用,其餘的人家大多隻能用黃土夯築圍牆,茅草搭頂,甚至挖地窩子或窯洞。至於磚瓦普及到普通百姓家,已經是東漢以後了。
黃方士看著眼前的茅草木屋,還有簡陋的窯洞和籬笆院牆,心生敬佩,對李都尉說:“堂堂一個牧場都尉,居所還是這麼簡陋。”
李都尉笑道:“挺好的,房屋能住就好。其實從牧場到附近的村莊,別看屋頂是茅草,這已經是我們這一帶最闊氣的房屋了。”
黃方士頻頻點頭:“看來都尉的心思全放在養馬上了。”
李都尉說:“胡人猖獗,身為牧馬人,恨不得一下子武裝幾十萬騎兵才好。”
黃方士讚歎:“好啊,朝廷有你這樣的志士,不愁將來打不敗匈奴。”
這時,李都尉的夫人明惠聞聲從木屋裡出來:“哎喲,是黃大師,難怪今兒一早樹上的喜鵲就叫個不停。”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黃方士笑了:“如此看來我是貴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