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大漢華章(34) (第3/8頁)
洛娜215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往來的甜頭,便讓能說會道又瞭解當地情況的的縣丞帶著高陽各種特產來中山國,想看看還能有什麼旁的生意。
當然,面上還是掛著來讓夏安然安心的名頭。小國王被告知雖然如今高陽進入了蘆葦新苗的保育狀態,不會再有新的收穫,但是供應給中山國的蘆葦還能堅持一段時間。
之前收集的蘆葦還在加工過程中,所以中山國不用擔心會斷了貨物來源,持續的供應應該可以持續到夏天,到了秋天,等蘆葦變黃了就能再收穫了,空窗期約莫也就一個季。
其實去歲他們是等快入冬時候再收割,因為那時候蘆葦已經自然曬乾了,能夠免去他們多餘操作,節省人力。
但是如果中山國今年下半年還要蘆葦碎的話,高陽人願意多費些功夫人工曬乾。
後世被稱為白洋淀的地方在現代是華北的明珠,也是華北生態鏈的重要一環,但在西漢,對於當地人來說,對這一串湖泊群的感情那是又愛又恨。
湖泊給人帶來了豐沛的水資源和水產的同時,也隨時會給人帶來滅頂的危險。
西漢時期,中華的雨帶還在北方。除了時不時要家暴自己孩子的母親河之外,幾乎所有的河流沿岸百姓都有豐富的抗洪救災經驗。
而作為生活在被足足五條河流流經交匯的白洋淀湖泊群南邊的高陽縣人,他們生活的風雲變幻便也不必多提。
靠著白洋淀湖水灌溉的水田,卻也有可能在即將迎來收穫的夏天被暴漲的湖水一夕間淹沒。但對於農人們來說,他們能做的也只有在潮水退去後重新犁地,趕緊種下一季蔬菜,勉強彌補些損失罷了。
於整個國家而言,他們的日子已經能夠算得上富足,靠著湖泊,起碼餓不死。但只有當地人才知道這種內心空茫一片的絕望有多讓人難受。
但沒法子,人總得活下去,能補一些就補一些,蘆葦的利用便也是因此而出。當地的縣官知道自家情況,今歲中山國這裡的蘆葦採買委實給當地農戶增添了不少收益,如果可以,他們並不想失去這筆生意。
為此,他們全縣的人都小心翼翼地保密,家裡頭如果有外縣的婆娘都不敢讓人知道這事,偶爾運貨的車上有人問起,他們也說是中山國來買鴨蛋的。
蘆葦?嗨,那多明顯啊,那不是為了防著鴨蛋碰碎嗎,難不成還有人想要來買碎蘆葦回家滾著玩啊。
為了生計,每個人都能成為最優秀的演員。
但這事能瞞一時,肯定瞞不住一世。
到時候要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