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帝國裂變(48) (第2/9頁)
洛娜215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自也稍稍改善,至少新年時候還會請他來吃個家宴。
如果他不說,那麼估計全天下沒有人會上此諫言。
因為沒人願意去輕易得罪一個護崽的母老虎。
在夏安然收到弟弟信件的時候,竇嬰的奏書其實已經交上去了。
竇嬰的切入點是如今發生水災的時候,諸侯在災時回到封地,封地百姓自然知道自己還沒有被放棄,救災向心力便足了。而且諸侯沒有行政權力,若是要搗亂也沒辦法,同樣因為他們其實沒有實權,但簡在帝心,有他們在當地基層官僚救災時候也不敢不盡心。
諸侯回封邑難免心中有怨,自然也更會盯住地方官員,也算是一個有效的監察方法。如此便形成了一個有效的三角支撐關係
而最重要的是,諸侯歸封地後長安城也能安靜不少,在耳邊嘰嘰喳喳的人少了,陛下當然也能安心下來處理政事。
這一舉措何止一石三鳥。
然而其中有一個攔路石,那就是竇太后的心肝寶貝此時就在長安城內,他顯然也屬於那種要被遣返的一類。
之前劉武因為刺殺朝中官員一事被關入獄,而後來經過多方勘察並沒有他指使這些人作案的直接證據,再加上竇太后又一哭二鬧地鬧騰,因此,劉武暫時沒有被處罰。
而另一方面,當時派人去當地縣鄉進行調查的時候,涉案人員的所供出的嫌疑人幾乎個個都因為在家鄉犯事被處以死刑,少數幾個沒涉案犯事的也是死於非命,到最後查無可查,線索全數斷裂。
幕後之人掃尾極為乾淨,而且使用的都是分屍之刑,無疑也是在對現在在獄中這些人進行震懾。效果非常顯著,在那之後無論審案之人怎麼努力都無法再敲出什麼資訊。
這樣的手段劉武確實做不出來,他也沒有必要這麼做,劉啟因此打消了最後一絲懷疑。
那藏在暗處之人確實也將自己摘扯乾淨,但這也暴露出有一股潛伏在暗中的勢力在虎視眈眈,雖然沒有查到幕後之人,但弟弟肯定是無辜的。劉武也知道這次的事件是因為他自己鬧出來的,對兄長也十分愧疚,一時之間兩人很是兄友弟恭了一下。
但好景不長。
被放出來之後,劉武硬是賴在長安不走了。
一開始,劉啟還能忍住,但後來發現這小子日日夜夜地往太后那兒跑,動不動就給太后做飯、唸書、講笑話。親媽有了小兒子之後就不要大兒子了,相反因為劉啟沒辦法日日夜夜相陪,多少還有些怨言,覺得大兒子不如小兒子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