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戰國風雲(4) (第2/4頁)
洛娜215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他竟然真的半分都未曾察覺。
至於為什麼呂不韋能發現……呂翁將之歸於父子連心上面,但他還是不贊成呂不韋將孩子帶走,他覺得孩子還太小,離開母親身邊不是個好事。
當呂翁說出這個理由的時候呂不韋復又沉默了。見他這幅姿態,呂翁挑高了眉毛,他忽然想到了一個可能性,因為驚愕,他的嗓音不由自主抬高,“你是想要將娘倆都帶走?”
在這個時代,男人外出闖蕩的時候,妻子都是留在家鄉照顧老人的,除非丈夫打算長時間定居要將家人一同遷走,萬沒有男主人帶著小家丟下老父老母在家鄉的道理。此舉若是被旁人得知,足以落下一個“不孝”的罪名。
在之前呂不韋的做法和全天下謀求發展的男人一樣,他將妻子留在了家鄉名曰代他盡孝,而如今事業未成就想要將妻子一同帶走也有自己的考量。
在邯鄲的呂宅內,他需要有個女主人為他守住後方。
牛車之上,第一次出遠門的呂安探頭探腦,然而不過片刻他就被連續不斷的震動擾得暈暈乎乎,最後只能趴在母親的腿上回血,別說看風景了,就連坐起來的力氣也沒有。
這模樣看著著實可憐,呂夫人輕輕拍著兒子的後背,想要哄著孩子睡上一覺。哪知道小男子漢躺了一會之後就又坐了起來,暈乎一會後再躺下來,反反覆覆三日之後,呂小安徹底適應了,在後來的旅程上甚至可以在車上跟著母親一起讀書——所謂的誦書就是背書,因為呂小郎君還不識字呢,他只能跟著母親一字字地背。
教授五歲小孩背書,這些人都沒覺得有什麼奇怪的。
時代不同,古之人唸書,第一步均是誦書,和現代人的朗讀不同,他們的誦書就是背,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將之背誦下來,等背下來之後再由先生就其中幾點稍做點化。秦漢時代的讀書人唸書時候大部分還是遵循道家的教授習慣,一般不會字字句句地進行講解。
簡單的說,就是先背出來,然後自己理解,點化你兩句,懂就懂,不懂?不懂你就不適合學咱們這個,您還是學別的去吧。
那去學什麼呢?很簡單,學儒家。
儒家教授時候講究有教無類,對於生源不限,理論來說想學的都接受,尤其注重教育中下層民眾,因而從教授的方式來說便是要逐字逐句進行講解,一言一語教到你能夠聽懂為止,不管你有沒有基礎有多少基礎,哪怕你是幾歲的小童都能給你講明白,能學會多少明悟多少暫且不論,但是聽懂是肯定能聽懂的。
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