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戰國風雲(34) (第1/8頁)
洛娜215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咸陽城的街道很快就隨著各地水工被徵調入京而熱鬧了起來.
由於是官方召集,水工們的來回路費自然是由咸陽府衙承擔,也因此,稽核條件略加苛刻,需要由個地方官吏進行舉薦。
但這樣的舉薦方法還是有漏洞的,因為並不是所有的地方官吏都能做到唯才是舉,也並非所有的有才之士都能有門路得到舉薦,所以為了避免有漏網之魚,這個徵召令還增加了個補充條款——如果不在舉薦名單之內,但是在咸陽由將作大匠主持的考試中考核透過的話,也可以為其補償來秦的路費。
沒錯,來秦。
這份徵召令並未限定只有秦國本國人才能參加,而是向所有國家的水工進行徵召。
這已經是前所未有的優厚待遇了。從訊息搭乘著消融的冰雪離開秦川大地開始,一直到酷暑來臨時,不過是短短的半年時間內,就有近千名水工齊聚咸陽城。
其中有將近四成的水工是來自於外國。
而就在暴雨時節抵達以後,這些水工們便被分撥為若干個小組前去了幾個水患問題比較嚴重的地區。在雨季,當地的水患情況會看得比較明顯。
所謂水工,水多了能治理,水少了自然也能出力。有經驗的水工到了乾旱缺水地帶,觀察一下當地地形也就能很快明白情況,這算是隱藏的附加題。
秦王嬴稷的這一番舉措,無疑是要將秦國未來幾年的發展方向放在了治理水患之上。
他的這一舉措,迎來的並不全是讚美之聲。
按照秦國如今的國力,小型工程倒也罷了,如果是進行一個跨越兩縣以上的中大型工程,可能就要傾舉國之力。
這不光是生產工具的落後的原因,還有秦國青壯年人數的制約。如果要造大型水利工程,那麼毫無疑問軍隊就無人可用了。
大秦國的制度是全民皆兵,基本上是沒有職業軍人的,守衛邊疆也好,守衛王城也罷,那些都是服兵役的民眾,如果發了民役,服兵役的人自然就少了。
為此,咸陽宮殿內已經開展過不下十次的激烈辯論。
秦國的丞相范雎和秦國的宗室還有將軍們都在試圖說服對方。
從丞相范雎的角度看來,秦國如今必須要緩下腳步休養生息,再打下去秦國本國的經濟也會崩潰。
而從軍方的態度來看,他們當然不願意將寶貴的時間浪費在田地之上,一個兵士的體力巔峰期不過四五年,如果錯過了這一輪,那就意味著現在的這些兵士全都白訓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