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戰國風雲(37) (第1/8頁)
洛娜215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立秋將到,咸陽城熱鬧非凡。
人常言秋收冬藏,如今便是在秋收和冬藏之間的分界線。對於一個農業大國來說,每歲秋日都是他們最為喜悅也最為期待的日子,今年尤甚。
幾乎每個出現在咸陽大街小巷的老秦人面上都掛著笑,甚至於他們在碰到正在巡邏的街卒小吏時都會笑嘻嘻地打上一聲招呼,心情顯然好到了極點。
“這是怎麼了?”剛剛服兵役兩月的年輕人完全摸不到頭腦,一月以前這些人看到自己還是滿臉的不高興呢,怎麼現在看過來的眼神就像是看家裡頭的傻孫子一樣,那眼神怪滲人的。
“你還不知道?”共同巡街的前輩對他說道,“糧價要降了。”
“哈?這有甚好驚奇的,每歲秋日糧價都要降啊。”秋季是豐收的季節,除卻需要繳稅的糧產,百姓手中富足自然也要拿出存糧來與人交換,便是大糧商也需要在這時候騰出倉庫的空間放新糧。這時候如果不計較口感的話,採買舊糧是最合算的。
對他如此不開竅,前輩睇他:“不是說那個,是指導糧價。”
指導糧價是一個全新的概念,由秦國各部門協調調研當年國內糧食產量情況之後進行調控,其目的是儘量保證地區和地區之間的可支配糧數目基本平衡,然後在達到這一目的後,由國家設定售價以免糧價的貴賤傷到民眾。
目前秦國規定了糧食價格區間的只有粟,這是老秦人的主要口糧。另外的較為廉價的菽、麥以及昂貴的稻均未定價,這也是為了確保這一政策的平穩過渡。但單單是粟米的降價也能讓這幾年需要勒緊褲腰帶過日子的秦國人鬆一口氣。
此前秦國連年征戰,雖然隨著大勝總能帶回來更多土地,但光有土地沒有人種也沒用。加上這幾年秦國又開水利工程,雖然沒有加重賦稅,但家中少了壯勞力後在田產上難免會有力不從心之感。
秦國的糧價此前居高不下,就連咸陽城的人們都免不了開始食用價格更便宜的麥菽一類,更別提別的地區了。
而現在糧價在有國家控制後漸漸開始下降,雖然還沒有降到戰前的水準,但是已經讓老秦人有了盼頭。
在尋常百姓眼裡他們不懂什麼國際局勢什麼國家政策,但是平凡人有平凡人的智慧,從糧價和周邊人的表情中,他們都能分析出秦國現在的情況。
無論是糧價穩步下跌,還是秦國出現指導糧價這一政策,這些都是讓敏感的秦國民眾意識到局勢正在轉好的徵兆。
事實也正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