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戰國風雲(23) (第1/6頁)
洛娜215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呂不韋給公子異人準備的衣服自然是正經衣服,只不過其形制並非是趙國的,也非秦國的,而是楚國的。
“這……”異人對於身著楚服有些許牴觸,但他對呂不韋有著足夠的信任,因此還是彆扭著穿上了這一套衣裳。
在戰國,各大諸侯國之間是有一條明晃晃的鄙視鏈的,如果將國家現在的實力放到一邊的話,大概就是姬姓諸侯國鄙視西周被分封的諸侯國,然後他們一起鄙視篡權的諸侯國。
當然,秦國和楚國是兩個例外,因為只要他們兩國在,他們就是其餘諸侯國鄙視鏈的底端,幾乎不分誰更糟糕。
秦楚兩個國家被鄙視的原因是一致的——他們都被中原其餘諸國視為蠻夷。為何被稱為蠻夷?定有後人為他們叫屈,因為此二國從血緣上來說都是正統的黃帝血脈啊。
非也,華夏自古判斷對方是否蠻夷並非因其血緣,而是從對方的文化、習俗上進行區分。換而言之,只要對方接受中原文化的薰陶,禮儀進度一應俱全並且樂意學習中國的傳統文化,那麼哪怕對方長著紅頭髮綠眼睛也認可他們。
反之,如果彼此的禮儀習俗相差甚遠,甚至對方有中原文化所不能接受的習俗,那麼就算有一樣的長相,就算對方與自己系出同源照樣鄙視到底。
譬如系出同源的趙國和秦國,雙方都是贏姓趙氏,但趙國就屬於被接受的中原文化,秦國則是蠻族文化,而就連趙國也看不起秦國。這正是因為西遷後的秦贏一族在抵禦西戎的過程中受到了對方文化的影響,並且出現了中原文化進入戰國時代後便漸漸被鄙棄的殉葬以及野蠻的以人頭記功、屠殺等等政策,就連外交上秦國也特別不講究。
而楚國……這個國家立國之時到後來也都非常不講究,秦楚兩國一個是受到了戎人的影響,一個是受到了越人的影響,總之都不是正統的中原文化。
巧妙的是,二者的命運彷彿就是鏡子的兩面——他們的命運轉折點都在同一時期,並且是因為做了不同的選擇。
第一個轉折點發生在夏商之戰。彼時,秦族投靠了商王朝,並且依靠祖傳的天賦馴養技能得到了商王朝的重用,漸漸被封至侯爵。而同一時期楚人則因為不屬於商王朝的血脈家族被幾番驅趕,被迫向西南方向動遷,最後只能在江漢流域暫歇,與當地部族融合而居。隨著時間流逝,這些楚人逐漸被當地部族同化,忘記了中原語言文化,故而被中原王朝定位為蠻夷。
第二次轉折點便是在商周時代。
在這一次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