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刺果子的溫闌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都是疑神疑鬼的原因所在,而且他開始變得越來越敏感和多疑,甚至開始對那些曾經忠誠於他的東吳大臣們產生了懷疑,並開始大肆打壓他們。
就連那個曾經忠心耿耿的陸遜,最終也被孫權給活活地逼死了。
原本孫權一直想要好好地培養太子孫登,但是不幸的是,在公元241年的時候,他精心培養了數十年的繼承人竟然先一步去世了,甚至比他這個做父親的還要先走一步。
孫登的離世並不僅僅只是死了一個太子這麼簡單,更重要的是,這一事件讓東吳的兩大政治勢力之間徹底失去了共同的利益點。之前兩派雖然存在爭鬥,但卻能夠保持不破的局面,然而現在,這種平衡已經被打破了。
由於沒有了中間人的調和,接下來的政治鬥爭將變得異常激烈,是既分高下,也決生死。
孫登生前,孫權就已經為他備下了下一屆的執政班子:太子四友。
這四人分別是諸葛恪、張休、顧譚、陳表。
陳表是陳武的兒子,陳武是孫策時期的創業元老,政治屬性是江北老派。
諸葛恪是諸葛瑾的兒子,政治屬性是江北新派。
張休是張昭的兒子,理論上說應該屬於江北老派,但張昭這老傢伙早就已經背叛革命,把自己的戶口改成了江東,所以他應該是江東勢力的代表。
最後一個顧譚是前丞相顧雍的兒子,根正苗紅的江東世族。
孫權之所以做出這種安排,目的顯然是為了將平衡貫徹到底。
儘管江東崛起、江北衰落這一大趨勢已經無法逆轉,但至少在太子那一代,局勢應該還算穩定,不至於突然爆發危機。
等到孫登即位之後,江北與江東兩大勢力可以相互競爭,而擁有極高威望的太子則居中制衡,如此一來,眾人便能夠繼續緊密地團結在他的周圍,共同生活下去。
然而,當太子不幸去世後,孫權的其他兒子中再也找不出一個能夠將兩派勢力重新融合到一起的人物。
於是乎,就讓這兩派人馬去相互爭鬥吧!
孫權這個名字取得真好啊!
真可謂是人如其名,一生都在玩弄權衡之術。
他不僅給予雙方希望,又保持中立不偏袒任何一方,這個狡猾的老傢伙就躲在一旁安心看戲,冷眼旁觀著兩派勢力擁護各自的繼承人展開激烈鬥爭,鬥得難解難分。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
公元250年,長期處於吃瓜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