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落人不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寧靜。
彷彿這句慷慨激昂的話語,沒有在他心中激起一絲絲波瀾與漣漪。
渾身上下都透露著從容與自信。
“汝乃小輩,怎敢在此議論大事?”
邊讓一甩臉色,上來便以輩分來恐嚇李翊。
李翊面不改色,笑道:
“昔年孟子三歲以語啟父,甘羅十二歲出任秦國宰相,我朝冠軍侯十七歲封狼居胥。”
“公何以欺我年少,不能議論大事?”
“……這,我……”
邊讓語噎,一時竟接不上話。
沒想到李翊的話卻接踵而出——
“況曹公在時,尚與我議論軍中大事。”
“而邊先生舊時曾為九江太守,無所作為,黃巾造逆,未能建功。”
“今番見平克黃巾之亂的功臣面前,怎的以惡語相向?”
“……你!”
邊讓氣得鬚眉倒豎,沒想到這個後生晚輩如此不尊重長輩,竟敢揭露自己的醜事。
然而李翊的攻勢仍舊不減。
“我曾聽聞邊先生一家老小曾為黃巾賊所害,故而與之結仇。”
“今曹公行大仁大義之舉,收納降賊,先生卻反勸我主將之殺害。”
“不知是真心替兗州軍民所考慮,還是為循一己之私呢?”
這……
邊讓被懟的啞口無言。
吵架的藝術就是這樣,你不能光防守,還得反擊。
當年諸葛亮為什麼能夠舌戰群儒?
就是因為秉承著一個原則——先防守,再反擊。
比如虞翻出來攻擊諸葛亮,諸葛亮在防守完之後,便去揭他醜事。
說你之前勸主投降孫策,如今又勸主投降曹操,看來是舊病復發。
透過諷刺虞翻習慣性投降,使得他不敢再出來辯論。
邊讓無言以對,可堂下仍舊坐著一幫名士豪紳。
見邊讓敗了,紛紛站出來與李翊辯論。
“小子如此巧言善辯,莫不是與賊人私通,收了他們什麼好處?”
這種潑髒水,扣帽子的話術通常是想逼你惱羞成怒。
正確的做法就是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看誰先急。
“非也,非也。”
李翊笑著搖了搖頭,“蛾賊之禍,不是因為李翊而起,而是你們逼反了蛾賊!”
“你說什麼!”
眾人目瞪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