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要不乾脆別堵了 (第3/4頁)
我知魚之樂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舉薦的另一個人郭昌也已經在中途與他會合,並且帶了五千步卒前來協助。
郭昌這個人也不簡單。
他曾以校尉身份隨衛青攻打匈奴,立下不少戰功,如今官拜太中大夫。
劉據對這個人很放心,有衛青那層關係在,郭昌自然是毋庸置疑的自己人,定會全力支援他的工作。
對於劉據的到來。
東郡郡守陳虢和濮陽縣令章諒不可謂不上心。
非但親自出城迎接,還準備了熱烈的歡迎儀式,並且提前徵發了轄區內的徭役。
就這麼幾天的功夫,已經給劉據湊出了三萬的役夫。
這是具有封建特色的歲役制度,每個成年男子每年都有一到三個月的服役義務。
國家安定時主要以修建宮殿、城牆、道路、水利為主,戰亂時則需參與防禦、巡邏、戰鬥等活動。
而且,不但不給工錢,有時甚至還得自備工具、兵器和乾糧。
所以當地的百姓還真就未必真心歡迎他的到來,除非他真能帶領大夥治好水患……
如此在濮陽城內安頓好後。
劉據倒也還算比較負責,第一時間就叫陳虢和章諒帶自己前往決口的河道附近檢視現狀。
等到了現場。
他立刻就明白四年後劉徹為什麼得動用幾十萬役夫,耗舉國之力才能堵住決口了。
因為經過近二十年的放任不管。
這裡南堤的決口水流湍急不說,而且已經不止一處。
寬的地方甚至達到了二十幾丈,放眼望去已是一片汪洋,決口中殘存的堤壩就像一座座小孤島。
“這還怎麼堵,神仙來了也堵不住吧?”
於是當著眾人的面,劉據故意大聲說道,“要我說,乾脆就別堵了,大禹治水時曾說過堵不如疏,咱們乾脆把北堤也扒了算了。”
“如此河水向北岸也傾瀉過去,大河被分了流,水位自會下降,南岸的水患也可得到緩解。”
“說不定自此便可一勞永逸。”
此話一出。
在場眾人無一不是面色大變。
陳虢和章諒面面相覷。
心中暗想,堵不如疏是這麼理解的麼?
都說當今太子仁恕溫謹,體恤百姓,今日一見,竟是如此昏庸無能之輩?
汲仁嚇得上前苦苦勸諫:
“太子殿下三思,如今南岸已有十六郡受災,若再扒了北堤,河水湧入北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