蝗蟲奇談 (第5/8頁)
莫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草,看看無效,又到各家湊了點錢,在村中搭起戲臺,請來一個草臺班子,為蝗蟲們獻上了三臺大戲。說是為蝗蟲獻戲,其實還是演給人看。我父親是那三臺大戲的最熱心的觀眾。幾十年後他還對當日情景記憶猶新。他說那三臺大戲是:《陳州放糧》、《捉放曹》、《武家坡》。父親對我們說當年演戲的盛況,四鄉的百姓都來看戲,臺下人山人海。兒童的印象總是放大的。我不相信在當時的情況下,荒涼的高密東北鄉能集合起“人山人海”,在我的想象中,六十年前的那場為了蝗蟲們的演出大概是如下的情景:在空曠的原野裡,搭起一個低矮的土臺子,臺上活動著幾個塗脂抹粉的人物,臺下坐著或是站著幾個無聊的閒人,還有十幾個孩子,其中那個頭上扎著抓鬏就是我的父親。在演出的過程中,那些蝗蟲就蹦到舞臺上,蹦到演員們的臉上,有的還蹦到演員們的嘴裡,讓他們無法開口唱戲。
也許是百姓的真誠感動了蝗蟲,也許是劉猛將軍的鋼鞭發揮了威力——最可靠的解釋是蝗蟲們同心協力地把我們高密東北鄉吃成了“白茫茫一片大地真乾淨”——它們終於開始遷移了。這又是一個奇觀。看到這個奇觀的就不止我爺爺一個人了。十幾個村中的老人,包括我的父親,都給我講述過蝗蟲過河的情景。
我們村子後邊是一條膠河,村子前邊有一條順溪河,蝗蟲們要遷移,必須越過這兩條河流。大雨過後,河裡又有了半人深的水。蝗蟲們當時都有三厘米左右長,腦袋碩大,背上揹著兩個‘小包袱’(發育中的翅膀),正處在既笨又醜的跳蝻階段。讓我們聽聽它們是怎樣越過河流。
據說,那天,村裡人都站在河堤上,觀看蝗蟲過河。人們先是聽到田野裡響起了低沉的嘈雜聲,然後便看到田野裡抽搐起來。光禿禿的土地上翻滾著蝗蟲的濁浪。蝗蟲結成浪,一浪接一浪,湧到河邊來。小孩子們生怕大人看不到似地大叫著:來了來了,螞蚱神來了!這時,河裡是滾滾的流水,藍色水;河外是蝗蟲的浪湧,紅色浪。大人們面色如土,痴呆呆地看著那蝗蟲的長浪追逐著湧上河堤。颯薩灑撒,沙煞嗄唼……一批接著一批,一列跟著一列,幾千幾萬匹壓著幾千幾萬匹,層層疊疊,層出不窮。爺爺心有餘悸地說:如果蝗蟲吃土,吃掉一條河堤也不算難事。
目睹了蝗蟲過河情景的老人們補充說:蝗蟲們互相摟抱著,數不清的嘴巴里往外噴吐著墨綠色的汁液,濡染著數不清的蝗蟲兄弟。數不清的蝗蟲肢體相互磨擦著,發出驚心動魄的巨響。在河堤上看熱鬧的人都嚇破了膽,想逃跑,但是腿腳酥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