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拿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為朕、為大漢江山社稷興兵,功莫大焉,特封司隸校尉、假節鉞,錄尚書事1
“臣謝陛下聖恩1
張鋒在心裡嘀咕,果然沒什麼物質獎勵,估計這劉協現在身上一個子都沒有。
不過這司隸校尉沒什麼用,這假節鉞只是個外表風光,而錄尚書事就有很用了,至少老闆可以以後名正言順的對政事指手劃腳了。
爾後又是一長串的封賞,張鋒起先毫不在意內容,後來心裡一琢磨出了東西:這劉協果然不傻,雖然曹操封賞最厚,但是他對自己一干從長安一起出來的隨行人員的封賞也不薄,說穿了他就
是在防著曹操一人專權獨大,培養一些只忠於自己的人官員。
果然能當上皇帝都沒幾個傻的,看來自己果然不是幹這行的料,自己出出陰謀詭計還行,玩政治顯然太嫩了些。
“曹愛卿,朕在西都曾聽聞袞州富庶,不知一年稅錢幾何?”
早料到劉協會問這個問題,曹操早就叫文書和主簿把相關資料作了一個概括,於是呈給那名宮人,再轉交劉協。
那資料上有一些水分,畢竟太出風頭容易遭忌,而就算如此,劉協接過開啟一看,眼睛就一亮。
“曹愛卿果然是國之良棟!一州居然有7萬銀錢,如此佳績,當傳檄於全州以揚愛卿之功!”
“稟皇上!這七萬僅是我袞州農業之所得!算上商業、工業以及其他一些所得,總共有四十萬左右!”
大殿上一片倒抽涼氣之聲,連劉協也有些發呆:“四……四十萬?”
要知道一州稅收在董卓之亂前平均下來應該在三萬左右,這四十萬……劉協總覺得曹操在忽悠自己。
“正是,袞州之所以富庶冠天下……請容臣託大稱冠我大漢,民務商者極多,乃是根本!”
“可農乃天下之根本,如因廢家興商,如天下有變動,比如董賊之亂,何來養民之糧?”左首第一位的董承忍不住出聲問道。
“呵呵,國舅大人有所不知,袞州豈能不知農為根本?我袞州若非有足夠糧食以備不時之需,安敢興商如此?”
“那敢問曹校尉,袞州田稅幾何?”這次出言的是董昭。
“回董大人,三十稅一。”
又是絲絲倒抽涼氣之聲,三十稅一,只有漢初“文、景之治”時才有這麼低的稅!
當時各州稅是不一樣的,由於黃巾之亂,使得州牧有權定轄下之稅,不管你定多少,你交上給朝庭的這一部分就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