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有借有還 (第6/9頁)
木兮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言,紛紛搬到青山王庇佑的村落里居住,人口增多,逐漸形成城鎮,於是更名為青山鎮。青山鎮信奉青山王,同時信仰其他地方神明,本來和諧共處,直到民國時期——”
俞小杰給他添茶倒水:“怎麼樣?”
王行喝了口水潤潤喉,對於聽眾渴盼的目光十分受用。
“民國時期,青山鎮規模擴大,但極其信仰神明,加上當時新思潮席捲,他們就顯得跟外界格格不入。時間一久,青山鎮就逐漸封閉起來,外鄉人很少到這裡來。而青山鎮依山傍水,平時自給自足,漸漸就和外界脫離。”
停頓片刻,王行再次說道:“其實青山鎮地勢特殊,三面環山,懷中抱水,形成完全封閉起來的格局。當初可能正因村落封閉,所以瘟疫傳不進來,但村民迷信,所以將不受瘟疫傳染的村落視為青山王保佑。”
高晏:“我也聽過閩都一帶民間傳說中,青山靈安尊王曾保護一村落全民不受瘟疫侵擾,當之無愧的城隍。”
類似於這種傳說挺多,有時候可能是巧合和意外,不過統一替神明蒙上神秘的面紗。
王行頷首:“自給自足的青山鎮過習慣了寧靜無波的日子,偶然一日從環繞青山鎮的大江江面上撈起來一具浮屍。浮屍被水泡得腫脹,看不出面目又找不到認出身份的憑證,當成無名屍埋了又沒辦法立碑。青山鎮信鬼神,更信輪迴一事,所以就由青山宮的廟祝和女姑廟的坤道合計商量修座陰公廟供奉無名浮屍。”
“廟成,時人一開始因好奇好玩去求願,沒有想到願望成真,而還願的代價不大。人心貪婪,可以不勞而獲、有求必應時,圖求就更大。而還願的代價越來越高,高到最後付出人命的代價。”高晏接過王行的話猜測,側頭輕聲問:“對嗎?”
王行久久無語,最後應道:“對。”
高晏:“既然付出人命的代價,應該有所收斂才對。但陰公廟的無名骨骸分明不止一副,裡頭幾十上百……都是無名骨骸?”
王行:“是。”
高晏又問:“都是水中溺死的浮屍?”
王行:“是。”
高晏再問:“人為……還是意外?”
王行撥出口氣:“你真的很聰明——”他話鋒一轉:“確實是人為。因為鎮民貪求太多,僅供奉一具浮屍的陰公廟就不夠使用。而且浮屍一多,鎮民選擇的餘地也多,所以隨著供奉的無名骨骸越多,還願的代價越來越小。鎮民見此,更加信奉陰公廟。到了最後,人站在江面上見有外鄉人溺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