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辰玖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在古代,鹽鐵等重要物資都實行專賣,由朝廷控制產銷,也就是說,未經朝廷允許各類商販都不能買賣鹽鐵等重要物資,而鹽引就是古代朝廷發給鹽商的食鹽運輸與銷售的許可憑證。
說到鹽引,就不得不說說這古代的鹽價了,現代人吃著一兩塊錢一斤的鹽,可能覺著鹽這種最基本的消費品應該相當的便宜,在古代最多也就合到幾塊錢一斤。
這樣想就錯了,就以嘉靖年間的鹽價為例,據《鹽政志》記載:嘉靖初,湖廣、江西一帶每鹽一斤賣銀三分四分,南直隸每鹽一斤賣銀一分五厘。
明朝一分銀子大約相當於現在六十塊錢,三分四分就相當於兩百塊左右,一分五厘就相當於一百塊左右。
也就是說,嘉靖初年,鹽價最便宜的南直隸,食鹽也要一百塊錢一斤,而湖廣、江西等地,食鹽價格是兩百塊一斤,有沒有搞錯?
沒搞錯,明朝的食鹽就是這個價,最便宜的時候也需要幾十塊錢一斤,最貴的時候甚至達到了三四百塊錢一斤!
明朝的鹽價為什麼如此離譜呢?
其實,明朝的食鹽生產成本也不高,朝廷向專門負責製鹽的灶戶徵購食鹽的時候,每四百斤僅支付大米一石,也就是說灶戶生產食鹽,每斤成本還不到一塊錢。
但是,商品的銷售價格大多不是由成本決定的,影響商品銷售價格的因素很多,明朝的食鹽生產成本的確不高,但是經過層層盤剝之後,這鹽價高的就有些就離譜了。
明朝的食鹽買賣實行開中法,簡單來說就是鹽商想要買賣食鹽,必須按朝廷的要求向邊鎮運輸糧草輜重以換取鹽引。
這開中法看似簡單,過程卻相當的複雜。
首先,鹽商必須向南京戶部申請鹽引,也就是向朝廷承諾,將運送多少糧草輜重到邊鎮,南京戶部接受申請之後便會給商戶發放相應的鹽引領取憑證,並將相應的鹽引散發到各個邊鎮。
然後,鹽商必須將承諾的糧草輜重運送到相應的邊鎮,經邊鎮將領又或巡撫、總督等官員驗證之後,才能換取相應的鹽引。
鹽商領到鹽引之後,還必須去相應的鹽場支領食鹽,最後才能運到指定的區域販賣。
這個過程中產生的附加成本就比較嚇人了,遠遠超過了食鹽本身的成本。
比如,鹽商向南京戶部申請鹽引的時候就必須繳納鹽稅,鹽稅的標準是每引三兩,而一個鹽引也就能支領三百斤食鹽,也就是說,光是這鹽稅一斤就高達五六塊。
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