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玉座珠簾 第三六章 (第4/19頁)
高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
※※※
就這麼一句一針見血的指責,惹得皇帝震怒,召見春佑開缺以後,已升為內務府大臣的原任堂郎中貴寶,拍案痛斥。同時下了兩道上諭,一道諭內閣,是“明發上諭”,說李光昭“膽大妄為,欺罔朝廷,不法已極,著先行革職,交李鴻章嚴行審究,照例懲辦。所有李光昭報效木植之案,著即登出。”
另外一道諭軍機大臣的,是轉發李鴻章的“廷寄”,因為原奏中說李光昭“在外招搖,出言不慎”,雖是輕描淡寫的話,卻看得出來大有文章,拿什麼人來“招搖”?可能是皇帝和皇太后,這於朝廷體面,更有關係,因而以近乎頒發密旨的手續,“著李鴻章確切根究,按律嚴辦,不得稍涉輕縱。”
但就是前一道“明發上諭”,已經貽笑大方,只是議論不一,有的說,皇帝到底少不更事,似此破綻百出,形同兒戲的“報效”,居然亦會相信。於是已因微服私行,涉足平康而受傷害的“天威”,益發大損。有的則責備軍機大臣,象這樣的案子,竟任令其演變至今,幾乎引起涉外糾紛,不知袞袞諸公,所司何事?當然,這些譏評,都是出以異常沉痛的心情,認為長此以往,十幾年艱難力戰,費了多少民脂民膏所換來的平洪楊、平捻、平回亂三大武功,都要毀在當今皇帝手裡了。
於是醇王第一個忍不住,先徵詢他那一班的御前大臣的意見。御前大臣一共五個,都是頂兒尖兒的親貴重臣,帶班的是惇王,接下來的是醇王、伯彥訥謨詁、景壽和郡王銜的貝勒奕劻。
“五哥,”醇王激動地說:“咱們可不能不說話了。照這樣子,咱們將來都是大清朝的罪人!”
“難!”惇王大搖頭道,“說得輕了,不管用;說得重了,又怕皇上掛不住。”
“良藥苦口利於病,非重不可!”醇王向伯彥訥謨詁和景壽問:“你們倆怎麼說?”
這兩個人的性情不同,一個沉默寡言,向來喜怒不形於顏色,一個有不耐久坐的毛病,不斷繞屋徘徊,一靜一動,大異其趣,而此時卻是不愛說話的六額駙景壽開了口。
“咱們得跟六爺談一談吧?”他說,“最好再連師傅們一起列名,就更有力量了。”
“對!”惇王表示贊成,“這就好比一家人家,小主人不學好,先不必驚動外人,自己家裡管事的、帳房、教書匠先合起來勸一勸,主人一看他左右的人,全在這兒了,不能不給一個面子。”
話雖俚俗,譬喻卻也還適當,醇王點頭同意。當時便去看恭王,他毫不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