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部 母子君臣 第七四章 (第3/22頁)
高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後的諫勸,皇帝含淚頷首,表示接納。而亦因此,為慈禧太后所惡,逐出軍機,閒廢十年而復起的恭王,身後卹典優隆,賜親貴最高的諡號為“忠”,輟朝五日,素服十五日,入祀賢良祠,配享太廟。
現在慈禧太后提到這段往事,要皇帝親口複述,等於要皇帝向群臣自責,已納忠諫而又背棄。無信不立,皇帝何能自承失信,可是在慈禧太后嚴厲的眼光之下,無可奈何,只好囁嚅著說了恭王的遺言。
“你呢?你許了你六叔沒有?願意聽他‘人之將死’的那句話?”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慈禧太后不必再表示自己的態度,就這半句成語,便肯定了法不可變,康有為不可用!皇帝已無法逃避責任,唯有自承:“兒子糊塗!”
“你們聽見了吧!”慈禧太后大聲說道:“恭親王一死,小人就都猖狂了!隔不了幾天,御史楊深秀上摺子要‘定國是’,又要廢八股,又說什麼請皇帝‘御門’,跟大家立誓,非變法不可。以後又有徐致靖上折,也是要定國是。這都是罪魁禍首,最叫人想不到的是,變法的上諭,居然是翁同龢擬的。三朝老臣,兩朝師傅,官做到協辦,國家那點對不起他?他要帶著皇帝胡鬧,毀祖宗的成憲!真忘恩負義到了極點!”
慈禧太后提到翁同龢,大為激動,戴滿了戒指的右手,連連擊桌,一下比一下響,震得皇帝一陣一陣地哆嗦,而臣下亦悸怖於女主的雷霆之怒,相顧失色。特別是與翁同龢有深切關係的人,更是將顆心提到了喉頭,深怕慈禧太后還饒不過已被逐回鄉的“翁師傅”。
“當然,罪大惡極,說什麼也不能饒的是康有為!”慈禧太后環視而問:“如今怎麼樣了?”
這是詢問捉拿康有為的結果。照廷對的慣例,應該由領班的慶王回奏,如果慶王不明究竟,即應指定適當的人發言。誰知慶王還不曾開口,軍機大臣剛毅已越次奏對,“回皇太后的話,康有為確已坐上英國輪船,逃到上海去了!”他說,“奴才愚見,應該責成總署跟英國公使館嚴加交涉,轉知該國輪船,不論在何處泊岸,立即將康有為捆交當地地方官,才是正辦。”
難題到了慶王頭上。他久在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知道類此情形除非曾經訂立引渡的條約,否則就是一件決不可能的事。但如照實回奏必定會遭責難,且先敷衍了眼前再說。
因此,他不待慈禧太后作何表示,搶先說道:“據報,康有為坐的是重慶輪,這條輪船是英國太古公司的。奴才回頭就跟英國公使去交涉。”
慈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