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啞舍·龍紋鐸 (第6/14頁)
玄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史實,在眾人的言說中抽絲剝繭,選擇了一個最接近的定論。帝辛是商紂王的名字,在殷商王朝,嬴姓家族是大姓貴族,富貴無雙,所以關於這些秘辛,扶蘇多少也知道一二,並不是如《尚書》所言。
胡亥靜靜地垂首聽著,他知道皇兄並不是特意對他和顏悅色地教導,而是習慣性地探討問題整理思緒。如果那人和皇兄的志向一致的話,那麼現在站在這裡的就不會是他了。
“至於楊廣……哼!”扶蘇輕蔑一笑,“那李世民同樣算是殺兄弒弟逼父,但憑什麼他就沒有千古罵名?”
聽著一向溫柔的扶蘇難得帶著幾分冷嘲熱諷的語氣,同樣算是殺兄弒弟逼父的胡亥額頭上的冷汗刷一下冒了出來。好吧,雖然嚴格算起來秦始皇的死他沒有責任,扶蘇的遇害也算是趙高一手運作,但胡亥也知道自己在歷史上的名聲之壞,可並不是後人塗抹的誣陷。
扶蘇像是沒有察覺到胡亥的異樣,徑自漫不經心地拿起手邊的史書,準確地翻到一頁道:“《隋書》贊楊廣南平吳會,北卻匈奴,昆弟之中,獨著聲績。楊廣十三歲就被委任為幷州總管,十八歲入朝為雍州牧,二十歲便被奉為將軍,帶兵南下滅陳朝,統一了江南。隨後又悉心籠絡人心,化解了許多政治和文化隔閡。之後北上領兵擊敗突厥,這是自南北朝之後,南北的真正大一統,否則焉能有唐朝盛世。”
“楊廣登基之後,又開創了科舉制度用以選拔官員,這個制度後來沿襲了上千年。其後又改度量衡,頒佈大業律法,發展絲綢之路,萬國來朝。若看楊廣的前半生,可稱之為明君。端看他把年號定為大業,便知其鴻鵠之志。”
胡亥越聽越覺得臉上如火燒般的熱。他也正好是二十歲登基,可是對政事卻一竅不通,強行插手了幾件政事,結果都弄得很糟糕之後,他索性也就破罐子破摔了。他本身從小就沒有接受過任何教育,而楊廣卻是隋文帝楊堅刻意培養出來的,就是生怕北周將領擁兵自重篡位登基的情況出現。只是隋文帝估計也沒曾想過,就算是親生兒子擁有重兵和威望之後,也不會甘於人下。
“都說楊廣遷都洛陽,大興土木。但京都東遷,乃是有利於控制整個天下,長安地處西域,對中原鞭長莫及,所以洛陽至宋朝也是經濟文化的重鎮。而京杭大運河,乃是通暢南北交通的壯舉,論影響,實不在父皇修建的萬里長城之下啊!”
扶蘇非常感慨,他口中如此說著,事實上心中卻認為,對於民生來說,這京杭大運河其實是比萬里長城還要有用處,只是父皇雖然已逝多年